2025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10天):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10天):7月30日~8月8日
末伏(10天):8月9日~8月18日
三伏天被称为“最难熬的日子”
但也是养生的好时节
今年的三伏天共计30天
高温日数偏少
但雨水较常年有所增加
湿热交织将成最大挑战
今天是初伏第一天
一些你以为的养生妙招
可能在帮你“养病”!
误区一:过度消暑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人为了消暑,喜欢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对于这些贪凉的人群来说,比起消暑,更需要注意防寒。
这是因为,冷热交替除了令人容易感冒、受寒,还会增加心脏负担,严重时还会诱发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甚至造成死亡。
空调温度:26℃是夏季比较适宜的温度。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洗澡温度:控制在35℃~38℃比较适宜,对心脏、血管、皮肤刺激较小。
喝水温度:煮沸后自然冷却至20℃~25℃的白开水是比较好的饮用水。
尽量不吃冷饮,越热越要喝温水;如果一定要吃冷饮,最好选在饭后1小时。
2022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接诊了一位患者,其进入医院时边走边大口吐血,出现了休克初期的症状,幸而得到了及时的抢救。据了解,该患者在一口喝完了冰镇饮料后就感到不适,医生介绍,冰镇食品或者刺激性食物快速进入消化管的时候,消化道黏膜会产生强烈的痉挛,而且还会对黏膜产生机械和物理的损伤,由贲门撕裂导致患者大出血的情况并不少见,一旦发生,就可能有生命危险。
误区二:过度温阳
夏季通过吃姜、喝伏羊汤来养生,是很多人的习惯,但如果你是湿热体质的人或体内阴虚有热者,再吃温热的食物,可能就会出现上火症状。就算是阳虚体质者,夏季进补也需适可而止,不要大补。
误区三:过度锻炼
俗话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很多人喜欢在三伏天更加努力锻炼,觉得出汗多,可以祛湿、减肥,但高温天气下运动,容易导致疾病发生。此前,邵逸夫医院曾分享过一个案例,解先生(化姓)为了减肥,在7月仍高强度锻炼,直到有天发觉小腿胀痛得厉害,僵硬得像木棍一样、不能弯曲,小便也呈现酱油色,连忙到医院就诊,结果被确诊为“横纹肌溶解症”,化验结果显示他的肌酸激酶高达6万U/L(参考范围50~310u/L)。
医生提醒,夏季运动千万别练得太狠,要避开高温时段,最好选择气温较低的时候,在阴凉的地方进行运动。
运动方式以走路、八段锦、打太极拳、瑜伽等轻量运动为主,只要适当出汗就可以了。
误区四:用蔬果代替正餐
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很多人选择直接用蔬果代替正餐,但这种方法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时间久了可能产生疾病。即使天再热,也要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误区五:狂饮绿豆汤
夏天,有的人习惯每天把绿豆汤当水喝,认为这样可以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消暑。但是,绿豆性寒,长期大量饮用绿豆汤容易伤脾胃,建议一周喝1~2次,每次喝1碗即可,不要空腹饮用。
禁忌人群:
1、脾胃功能相对较弱的人尽量少喝绿豆汤。
2、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需要每天按时服药(尤其是中药)的老年人,尽量少喝绿豆汤。
来 源丨央视网综合央视财经、健康时报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