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友发布图片显示,树上有许多蝉。 小红书截图
盛夏,知了叫个不停。有网友发帖称,上海的蝉多到“蝉灾的程度”,叫得让人耳膜痛,走在树下冷不丁被“蝉尿”飙了一头。澎湃新闻记者检索发现,“蝉尿如雨”的情况在全国多地都有出现。
网友拍摄的“蝉尿如雨”。网络视频截图
今年夏天的蝉格外多吗?“蝉尿”是什么成分,对人体有影响吗?
“个人观察,上海今年夏天蝉的数量属于正常。”7月21日,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副教授汤亮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蝉的确存在“大年、小年”现象,每年出现的数量会有波动,不同区域的数量分布也不均,有些地方的蝉可能会格外多。但据他观察,他附近的蝉的数量没有特别多,属于正常范围。
“蝉尿如雨”也是正常现象。他解释,蝉的口器为刺吸式,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树木汁液中的营养成分比较少,蝉需要不停地吸取,其中的营养成分被吸收后,剩下的水分只能排出,“天气越热,吸食越猛,排出越多。”
为什么有些地方蝉排出的滴液量非常大?汤亮解释,这和蝉的种类有关。他注意到,网友拍摄的“蝉尿如雨”视频中的蝉是黑蚱蝉,这种蝉本身个头大,而且喜欢集群,一棵树上会聚集很多雌雄个体,因此会有大量水珠滋出。尤其在蝉受精的时候,滴液也会“急得像尿液一样飙出”。
被“蝉尿”滋在身上自然有些糟心,但不必担心。汤亮表示,蝉的“尿液”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微量的糖,对人体没有影响,其他昆虫也不感兴趣。
在上海地区,常见的蝉主要有黑蚱蝉、蒙古寒蝉和蟪蛄。黑蚱蝉体型大,叫声响亮,偏好阔叶树,公园绿地里的樱花树也比较招黑蚱蝉。蒙古寒蝉的叫声正是“知了知了”,比其他蝉类的寿命长,可以活到11月。蟪蛄体型较小,声音相对脆弱,喜欢趴在树干上,有着和树皮接近的保护色。后两者不太挑剔树种,各种树木都可能栖息。
蝉鸣是夏天的标配,雄蝉通过持续的鸣叫吸引雌蝉交配,但高分贝的声音有时难免聒噪。汤亮表示:“希望居民朋友多体谅,蝉的成虫寿命很短,比如黑蚱蝉只有十几、二十几天的寿命。大家能听到蝉鸣主要在6月末到7月,8月就少了,9月已经很罕见。”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