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任先生感觉关节疼痛不适,听闻村里老人说夹竹桃可治疗关节痛,于是从绿化带采摘了几片夹竹桃叶子煮水服用,没想到这一小小举动竟把自己送进ICU。
夹竹桃 资料图 图源:视觉中国
任先生回忆,在服用夹竹桃叶煮水后仅仅2小时后便出现了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起初任先生并未警惕,直至6小时后上述症状加重并伴随头昏、乏力、视物不清,家属这才意识到严重性,紧急将任先生送至金华市人民医院急诊医学中心。
经检查,任先生出现严重心动过缓、频发早搏等心律失常症状,在接受氧疗、导泻、床边血液净化、纠正心律失常等一系列有效抢救措施后,终于转危为安。
康复后的任先生十分感慨:区区几片叶子竟能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夹竹桃:颜值高,毒性更“高”
重症医学科副主任项美姣表示,夹竹桃是城市绿化带、公园中常见的植物,叶片狭长似竹,花朵簇拥如桃,春夏开花时红白相映,十分惹眼。
但鲜为人知的是,它是世界上毒性最强的植物之一,全株都有毒——叶子、花朵、果实、树皮、汁液,甚至干枯的枝条都含有剧毒成分。
夹竹桃的气味对人不会有什么影响。虽然夹竹桃的叶、皮、根、花粉都有毒,但远距离观赏或路过花丛并不会引发中毒。
相关数据显示,若不慎误食或伤口碰到夹竹桃分泌的乳白色汁液,即会引起中毒,成人误食3-5片夹竹桃叶就可能出现中毒反应,儿童误食1片就可能危及生命。
其毒性核心来自“强心苷类物质”(如欧夹竹桃苷),这种物质能直接作用于心脏:少量摄入会刺激胃肠道,大量摄入则会破坏心脏节律,导致心跳过慢、心律失常,严重时会引发心脏骤停,最快可在几小时内致命。
中毒症状
与摄入量、个体差异(尤其年龄)密切相关:
• 轻度中毒(摄入少量叶片或汁液):多在误食后0.5-2小时出现,表现为恶心、呕吐(呕吐物含胆汁)、腹痛、腹泻(可带血)等消化道症状,伴头晕、乏力。
• 中度中毒(摄入较多叶片):除消化道症状外,出现心脏异常,如心动过缓(心率<60次/分)、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如早搏),伴视物模糊、嗜睡。
• 重度中毒(儿童误食1-2片叶,成人误食10-20片叶):短期内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心室颤动)、血压下降、休克,最终因心脏骤停死亡。
需特别注意:儿童对强心苷更为敏感,且体重轻、代谢能力弱,即使微量摄入也可能引发严重后果,是高危人群。
误食后的医疗应急处置:
科学干预是关键,夹竹桃中毒进展迅速,及时、规范的处置是挽救生命的核心。一旦发生误食,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现场紧急处理
• 催吐:仅适用于中毒者意识清醒时。用干净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减少毒素在胃肠道的吸收。操作时需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引发窒息。
• 避免错误行为:不可自行服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止痛药(干扰症状判断);无需喂食牛奶、蛋清等“民间解毒物”——此类物质无法中和强心苷,反而可能加重胃肠负担。
2. 立即就医
误食夹竹桃2小时内为救治黄金时间,催吐后需以最快速度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明确告知医生“误食夹竹桃”及摄入时间、量(如有剩余植物样本需携带),为诊断提供依据。
夹竹桃携带剧毒为何还被用于绿化?
“懒人植物”,养护成本极低
夹竹桃耐旱、耐晒、耐贫瘠,哪怕在土壤板结、污染严重的路边,也能旺盛生长。不需要频繁浇水、施肥,也很少生虫生病(自身含有的毒素能天然驱虫),对人力、物力投入要求极低,非常适合城市大规模绿化。
“超长待机”,全年能打
它是常绿植物,叶片四季常青,能保持绿化带的“绿意”;花期从春到秋长达半年,花朵密集(粉色、白色常见),观赏性强,能快速提升城市颜值。对于需要“低成本、高覆盖、长美观期”的绿化带来说,这是刚需。
“空气净化器”,能扛污染
夹竹桃的叶片对二氧化硫、氟化氢、氯气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还能滞尘(叶片表面有绒毛,可粘住粉尘)。在工业区、主干道旁等污染较重的区域,它能起到“生态缓冲”作用,这是很多植物难以替代的功能。“有毒”不代表“必然危险”,风险可通过管理规避。
来源:FM93记者葛逸云 通讯员:武慧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