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很多人体检报告上的异常项目,由原来的一两行,慢慢变成了好几页……
但在医生看来,有些“病”并非真的病了,其实只是正常衰老的体现,不必过度检查和治疗。
01
6种“病”不用过度治疗
河北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郭艺芳表示,很多“病”其实就是机体衰老的体现,体检报告上常出现的以下问题,不必过度治疗,更无需焦虑。
1.颈动脉斑块
郭艺芳表示,人一般在30岁后出现颈动脉斑块,40岁时明显增大增多。
可以从30岁开始筛查斑块。若发现斑块也不必紧张,调整生活方式有时斑块可以逆转,使其缩小或减少。
2.心脏瓣膜关闭不全
器官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老化,心脏瓣膜的功能也会逐渐衰退,出现二尖瓣或三尖瓣轻度反流。
只要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不会对健康造成太大危害,不用过于担心,也无需进行特殊治疗,做好日常护理,减轻心脏负担,定期复查即可。
3.血压值差距变大
你可能已经发现,每年测得血压的高压值(收缩压)越来越高,低压值(舒张压)却逐渐降低。
这是因为,心脏会慢慢变得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灵活,发生舒张功能减退,再加上动脉血管变得僵硬,就自然会出现这种情况。
4.前列腺增生
男性到了40岁前后,前列腺开始出现组织增生,夜尿增多、尿急、憋不住尿等情况会慢慢出现。
不影响生活质量一般不用治疗,但如果出现排尿困难,或者起夜频繁影响睡眠,就需要干预了。
5.骨关节退行性病变
体检报告中出现“退行性病变”,通俗说法就是老化,比如腰椎、膝关节、颈椎退行性改变。不必过度担心,影响到日常生活的可以就诊处理。
6.肝囊肿、肝血管瘤
肝囊肿,就像是肝脏长的“小水泡”,是一种良性病变,20~50岁人群多见,且年龄越大,发现几率越高。多数肝囊肿不长大,也不癌变,定期进行彩超检查即可。
肝血管瘤也是常见的良性病变,以30~50岁多见。如果瘤体直径小于5厘米且无症状,一般无需治疗,定期复查即可。
02
器官衰老有个时间轴
不难发现,很多疾病就是身体老化的表现。人体机能在30岁前后达到巅峰,之后逐渐衰退,但每个器官开始老化的时间不同。
25岁:皮肤
25岁后,皮肤胶原蛋白合成的速度放缓;35岁时,皮肤衰老的迹象更明显。
30岁:肌肉
肌肉量在30岁左右达到峰值,40岁起每年肌肉流失0.5%~2%。头发、肾脏、关节、肠道也都是以30岁为分界线。
34岁:肺功能
此后,控制呼吸的肌肉和胸腔开始变得僵硬,肺活量缓慢下降。
40岁之后:眼睛、肝脏
进入四十,眼肌越来越无力,聚焦能力下降,开始出现老花眼。肝脏的解毒能力,通常在45岁时会明显下降。
50岁:内分泌
到了50岁,女性雌激素水平会断崖式下滑;男性雄激素分泌量会减少大约1/3。
03
7件事延缓衰老进程
做好以下7件事,有助延缓衰老进程,让疾病来得晚一点。
1.保持心态年轻
心理学认为,衰老常常是一个被灌输的概念,当你觉得自己老了,放弃了“年轻”的念头时,身体就会向衰老的心态靠拢。
百岁老人和医学研究都证实,好心态的确能抗衰老。
2.坚持适量运动
保持一定的肌肉含量,不仅可以预防跌倒、保护骨质、改善平衡,对延缓机体老化同样重要。
成年人每周应累积150~30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150分钟较大强度有氧运动;每周2~3次力量练习。
不管哪种运动,先找一种你喜欢的,培养起上瘾的感觉,再将运动变成像一日三餐一样的习惯。
3.培养休闲爱好
有个休闲爱好,既能打发时间,也有助延年益寿,比如养花、下棋、跳舞。研究显示每天阅读1小时以上的老人,更不容易发生失智。
4.睡足美容觉
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过程,尽量每天睡够7小时,且最好在23点前入睡。
5.尽量不碰烟酒
双胞胎中,不吸烟不喝酒的那个往往更显年轻。烟草和酒精带来的伤害,几乎遍及身体每个角落,慢性病、癌症等健康问题都会随之增加。
6.饮食种类多样
膳食宜多样,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每天尽量吃够12种食物,每周吃够25种。
7.学会与症状和平相处
临床发现,有的男性一出现前列腺肥大就想做手术,其实部分患者口服药物就可明显改善症状。
来源:生命时报微信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