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两点一线”地奔忙
此刻坐在工位上的你
是不是心底有个声音在呐喊:
“不想上班!”
不爱上班可能是种病?
近日,相关话题
#河北一医院开设不爱上班门诊#
冲上热搜,引起网友热议
“不爱上班门诊”
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发文称,秦皇岛一家二甲医院除了挂有“不爱上学门诊”牌子外,还挂出了“不爱上班门诊”的牌子。
据在“不爱上班门诊”值班的医生——该院睡眠心理科主任岳利民透露,该门诊是在患者建议下开设的:
“之前有孩子来看‘不爱上学门诊’,家长说不爱上学有人管了,不爱上班有人管吗?
我们在接诊过程中也发现,有的人不爱上班其实背后存在焦虑、抑郁等问题。但直接说这与焦虑症、抑郁症有关,患者可能有病耻感,所以我们在今年设立了一个‘不爱上班门诊’,现在已挂牌两个多月了。”
岳利民表示:“工作中心生乏力、疲惫的感觉、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好、感觉上班很痛苦,这些表象背后有很多复杂原因。我们作为专业人士的作用就是找出原因,进行系统梳理和诊断,最后进行治疗和改善。”
据介绍
“不爱上班门诊”的诊断流程
和正常的精神心理学科差不多
首先是问诊,了解患者的近况(了解情绪、行为、生活功能等),还会进行心理和身体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如甲亢导致的情绪激动、失眠导致注意力无法集中等情况);
随后会对患者进行心理量表、植物神经功能平衡性以及体能测试;
最后根据检测结果提供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网友评论
职场心理问题需要被重视
在社交平台上
#讨厌上班怎么办# #上班好累#
#上班上久了是会这样的#
等职场互动话题常年受到关注
“大象新闻”评论称,“不爱上班门诊”的设立提醒我们,关注职场心理健康刻不容缓。社会应加强宣传引导,消除对心理疾病的偏见;企业也要重视员工心理健康,优化职场环境,给予员工更多关怀。
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人正视心理问题,勇敢寻求帮助,让“不爱上班”不再成为难以言说的痛。
广东省总工会发文强调,“不爱上班”背后可能有多重原因,超负荷运转、价值感缺失、人际压力……“不爱上班门诊”开诊,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一家门诊的力量是有限的,要真正构建起健康的职场生态,需要更广泛的社会合力。企业要重视员工心理健康,优化职场环境。社会应当鼓励更多医院开设类似“不爱上班门诊”,推动职场倦怠的筛查和基础心理支持,走进社区、走进基层,降低寻求帮助的门槛和成本,让心理关怀触手可及。
缓解职场焦虑小贴士
那么,在日常工作时
如果我们感到紧张、焦虑
该怎么缓解?
可以试试这4个减压方法
↓↓↓
“4-7-8腹式呼吸法”:
① 吸气4秒,鼻子吸气,默数1、2、3、4,吸气要深而缓慢;
② 屏息7秒,屏住呼吸,默数1、2、3、4、5、6、7;
③ 呼气8秒,嘴巴缓慢呼气,默数1、2、3、4、5、6、7、8。
④ 重复这一过程,保持节奏,一分钟呼吸8-12次,做5-10分钟。
图源:健康吉林
渐进性肌肉放松法:紧握拳头5秒后突然松开,能瞬间缓解手部震颤。此法通过生理放松反向调节心理状态,适合午休或睡前练习。
正念觉察:通过将注意力聚焦在此时此刻的各种体验或经历,并且以接受的、开放的、不加判断的态度对待它们,来帮助我们建立身心的平和。
表达性书写:每天抽出10分钟记录自己的心情,在空白的纸上写下内心的真实感受,无论是喜怒哀乐,都以文字形式倾泻于纸上。有助于释放潜意识中的压力,进而缓解焦虑症状。
另外
这份“七天情绪法则”
助你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掌握更加高效的工作与生活
你听说过“不爱上班门诊”吗?
认为还有哪些职业病或职业情绪
值得被重视?
信息来源 | 上游新闻、广东省总工会、人民日报、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