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市民发现,北京一些树上固定着米黄色的蚕茧,蚕茧里面有黑色的蛹,不禁发出疑问,这套组合是干吗的呀?
社交媒体上记录的黑蛹,也引起了网友们的讨论。有了解的网友调侃道:“不能吃,别惦记”,还有网友说“这个有编制,是公务员”......
答案揭晓
市民在树上发现的是柞蚕茧
里面培养的是周氏啮小蜂
它们是美国白蛾的天敌
可以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
今夏气候利于美国白蛾繁殖
北京全市设立3222个监测点
小布从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获悉,目前,北京正处于第二代美国白蛾防控关键期。据市园林绿化局消息,今年,美国白蛾总体呈轻度发生,局地发生偏重。目前,本市已布设3222个美国白蛾监测点,包推行网格化管理,实现全域监测。同时升级“拍照识虫”小程序,市民动动手指就能上报美国白蛾线索,成为“虫情测报员”,共同助力,实现随发现随治理。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推出“拍照识虫”小程序2.0版本。
一些美国白蛾幼虫正在树上取食树叶,这也是其危害最大的时刻。在它们的暴食期,几天就能把一棵树的树叶吃光。北京地区的美国白蛾可危害80余种林木、果树、花卉及农作物。
美国白蛾幼虫吐丝结网,取食树叶。
据北京市气象局预测,2025年夏季(6月至8月),北京地区平均降水量为440毫米至48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两至三成;平均气温为25℃至26℃,比常年同期(24.8℃)略偏高,高温天气多3至5天。气候趋势总体有利于美国白蛾繁殖发育,且不利于防治作业。
周氏啮小蜂可寄生在美国白蛾上
进行生物防治
防控美国白蛾的方式有很多种,释放周氏啮小蜂,正是其中一种生物防治方法。
“生态、环保、绿色、宜居、安全等,都是当前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显著特征,生物防治林木有害生物正是建设首都花园城市、维护首都生态安全的主要手段。”据北京市园林绿化资源保护中心综合防治科科长袁菲介绍,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等鳞翅目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市民在树上发现的柞蚕茧,一个茧中可以培养5000头左右的周氏啮小蜂。
柞蚕茧被挂在树上不久,当温度适宜,孵化后的周氏啮小蜂成虫就会从茧中的黑蚕蛹中飞出。周氏啮小蜂成虫体长约1毫米,具有很强的飞翔和寻找寄主能力,可以敏锐地寻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和蛹。
周氏啮小蜂成虫飞出蚕茧。受访者供图
美国白蛾幼虫下树化蛹后,会经历蛹期,再化为成虫,这些白色的蛾子将卵产在桑树、白蜡树等它们喜食的树木叶片背面。幼虫化蛹期间,是释放周氏啮小蜂的好时机。周氏啮小蜂通过寄生,吸取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完成自身发育和繁殖后代。雌蜂能刺透蛹体,将卵产到美国白蛾的蛹内,卵孵化后变成幼虫,取食美国白蛾蛹内的营养和内脏器官,最后将蛹取食一空,培养成新一代小蜂,继续寻找美国白蛾产卵寄生。
有网友猜测,周氏啮小蜂对付美国白蛾,可能是起到了“以毒攻毒”的效果。袁菲说,周氏啮小蜂并非“毒虫”,它没有蜂针,不攻击人,具有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和鸟类安全,防治效果持久等优势,易于同其他防治措施协同使用。
“今年,全市层面预计投放1亿头周氏啮小蜂,同时各区也将定期投放。”她说,柞蚕茧通常通过图钉固定在树上,需要提醒的是,柞蚕茧应挂在枝干阴面,避免阳光直射暴晒。
树上悬挂的周氏啮小蜂科普卡片。受访者供图
专家提醒市民,密切关注房前屋后的桑树、法桐、白蜡等美国白蛾喜食树种,如发现树枝出现网幕或叶片大量被啃食的情况,可立即联系属地街道、社区或拨打所在区园林绿化部门电话。
来源:北京发布综合自知道News、北京青年报、小红书app等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