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家长反映
孩子突然精神萎靡不振
送去医院一查
感染的是传染性极强的“疱疹侠”
(疱疹性咽峡炎)
还有家长跟娃一起中招
疼得口水都不敢吞
大家要警惕
1
疱疹性咽峡炎进入高发季
多地疾控发布提醒
目前,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率高,春夏季为主,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儿童集中的地方易造成流行,免疫力低下的成人(如产后妈妈)也可感染。
图片来源:浙大儿院
对此,多地疾控中心发布相关提醒:
广东疾控中心:如果孩子莫名其妙发起了高烧,嘴里还长了好多溃疡,喉咙痛,那罪魁祸首很可能是传染性极强的“疱疹性咽峡炎”,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易感染,各位家长特别注意预防。
济南疾控中心:孩子患上疱疹性咽峡炎,会突发高热,通常在24至48小时内达到高峰,体温可高达39℃至41℃,伴随头痛、肌肉痛、咽痛等,需要及时就诊。
上海健促中心:在夏季流行季节,尽量不要让孩子与疱疹性咽峡炎患儿进行直接的皮肤接触,如果出现相应症状,及时就诊。
2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3个症状或是感染信号
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喉部疱疹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为主。该病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至6日,重者可至2周。感染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症状有3点:
发热
特点:发病突然,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少数高达40℃以上;
持续时间:通常发热2天至4天。
咽痛与拒食
大龄儿童:表现为咽喉疼痛、吞咽困难,精神差、嗜睡或食欲下降;
婴幼儿:因口腔疼痛常流口水、哭闹不止、拒绝进食或喝水。
口腔疱疹与溃疡
早期表现:咽峡部(如咽腭弓、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出现散在的灰白色小疱疹,直径约2至4毫米,周围有红晕;
进展:疱疹通常在1至2天内破溃形成溃疡,引发明显疼痛,导致孩子拒食、流涎加重。
警惕重症信号
极少数患儿(多由EV-A71感染)可能并发脑炎、心肌炎等,出现以下情况需紧急送医↓↓
持续高热不退(超过3天)
抽搐、意识模糊
呼吸困难或心跳加快
四肢冰冷、皮肤花斑
3
中招“疱疹侠”家长该咋办?
做好预防是重点
孩子中招“疱疹侠”,爸妈该咋办?
勤测体温。注意患儿体温变化,防止高热惊厥。患儿体温超过39℃时,应服用退烧药,或通过冷湿敷法、温水擦浴法进行降温;
多喝凉水。热水会加剧患儿口腔疼痛,鼓励多喝凉水,可多次少量喝水;
清淡饮食。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多吃新鲜蔬菜及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食物,味道要清淡,温度偏凉一点;
避免外出。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暂不与其他儿童接触;
密切关注。密切关注患儿的精神状态,若出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接种EV71疫苗。由于EV71肠道病毒是重症疱疹性咽峡炎的最主要病原体,故接种疫苗可以减少重症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生,但并不能让宝宝不得此病。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家长及孩子都要勤洗手,注意卫生清洁;
居家时勤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儿童玩具、餐具定期消毒;
注意食熟食,不喝生水;
该病高发季节,尽量不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外出做好防护,如戴好口罩,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睛等部位。
虽然肠道病毒传染性强
但家长无须过度焦虑
要做好预防
提高孩子免疫力!
新民晚报综合劳动报、南方都市报、广东疾控、健康中国、健康安徽、上海市健促中心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