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南昌一网友称乘坐网约车时被司机加收3元空调费,引发热议。
网友投诉遇到网约车加收空调费 (网络图片)
网友对此观点有分歧
部分认为乘客应享有舒适环境
不应额外付费
也有人理解司机开空调的成本压力
但觉得加收3元偏高
类似事件并非个例
山东曾有两名女乘客
下单时选择了“独享不拼车”服务
但顺风车司机途中
仍擅自接载了另一名乘客
该乘客上车后主动提出开空调
并愿意支付20元空调费
两名女乘客未曾表态
结果她们下车时
也被收取每人20元空调费
据媒体记者
与有关网约车平台联系得知
平台明确乘客无需支付空调费
司机仅能收取高速费、路桥费
等规定附加费
违规收费将受处罚
但司机反映
低价订单多、平台抽成高
开空调每天需多花二三十元
月增支出近千元
难以承担
虽有平台发放高温补贴
但司机称部分平台取消补贴
且留存补贴的领取条件苛刻
多数司机难以达标
那么网约车司机向乘客加收空调费合法吗?乘客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网约车平台在解决“空调费”争议中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和义务?
一起来看《法治日报》律师专家库成员、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胡青春律师的专业解读!
1、网约车司机向乘客加收空调费,合法吗?
胡青春:网约车司机向乘客加收空调费是否违法,取决于双方的约定,如果乘客在下单时,网约车平台、司机与乘客三方均未明确提及开空调需额外收费,那么司机单方加收空调费系擅自变更合同内容,不但违约也违法。价格法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应当合理确定网约车运价,实行明码标价,并向乘客提供相应的出租汽车发票。乘客支付的费用,应视为包含正常乘车服务的全部费用(包括在合理情况下使用车内空调等设施)。但如果司机在乘客上车前已明确告知,且乘客同意支付该费用,那么从合同订立角度,双方达成了新的合意,这种收费在法律上是被认可的。
2、乘客遇到加收空调费这种情况,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胡青春:若乘客遇到不合理的加收空调费情况,首先应保留好相关证据,比如与司机的对话录音、网约车行程记录等。可以先与司机友好协商,说明自己对收费的异议,要求司机取消不合理收费。若协商不成,可及时向网约车平台投诉,详细说明事情经过和证据,平台一般会进行调查并给出处理结果。若对平台处理结果不满意,乘客还可以向当地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消费者协会进行投诉,请求行政干预或调解。必要时,也可以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要求司机退还不合理收费,并承担相应的维权成本。
3、网约车平台在解决“空调费”争议中,应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和义务?
胡青春:网约车平台在解决 “空调费” 争议中承担着多方面法律责任和义务。在服务标准方面,平台有责任确保司机提供符合国家有关运营服务标准的服务,其中包括按照乘客意愿提供空调服务。平台应加强对司机的监督和培训,督促司机遵守服务规范,若司机未履行相关义务,平台需依据内部规则对司机进行处理,如扣除服务分、封号等。从成本分担角度,平台不能一味将经营压力转移到司机身上。当平台推出低价竞争策略,如“一口价”“特惠快车”等活动时,若因此导致司机收入减少、难以负担空调成本,平台应通过合理方式分担成本,比如发放高温补贴,且补贴规则不应设置得过于复杂,应切实让司机受益;或者对定价策略、抽成比例进行动态调整,实现更为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
平台还应保障乘客的知情权,对于一些特殊车型或价格优惠活动,若存在可能影响服务内容(如不开空调)的情况,应在乘客下单前明确告知,确保乘客在下单前对可能产生的费用有清晰认知,若未明确告知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争议发生后,平台有义务受理乘客投诉,及时介入调查,核实情况,依据平台规则和相关法律法规作出公正处理。若平台明知司机存在不合理收费却不处理,或者对乘客投诉敷衍了事,导致乘客权益受损扩大,平台还需承担补充赔偿责任。此外,平台还应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保障乘客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否则可能面临监管部门的行政监管和处罚。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朱雨晨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