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社交平台上,有人晒出部分电商在售卖一款“婴儿高跟鞋”的商品,由于该鞋子形似“三寸金莲”,被不少网友怒斥审美畸形。
“婴儿高跟鞋”引质疑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商家:用作妆饰,不是真鞋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在上述帖文中,该“宝宝高跟鞋”商品展示的图片上,小小的鞋底后跟部位,有显眼的鞋跟,另一页面上,附有一对胖乎乎的宝宝小脚穿着高跟鞋的图片。还有配文写着“1岁宝宝人生第一双高跟鞋……”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商品截图/封面新闻配图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但在评论中,众多网友并不买账,而是对婴儿高跟鞋感到不适,质疑畸形审美。“有点像裹小脚穿的三寸金莲”“虽然只是摆拍用的,但不知道为啥还是引起我强烈的不适”“畸形审美背后,有人故意而为之”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5月8日,记者在多个电商平台以“婴儿高跟鞋”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均有售卖。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在某一家电商平台上,对该鞋的描述为“宝宝袜,婴儿软高跟鞋,婴儿摆拍”,价格23.9元。款式包括了星星黄、桃色、银色、红、黑、粉、黄豹纹等7种,鞋子内长分为两种,10.5cm和11.5cm,前者适用于0到3个月,后者适用于3至6个月。售出量为800+。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另一电商平台上,类似款式的商品名关键词中包括“宝宝高跟鞋搞笑摆设拍照恶搞”。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店铺客服告诉记者,这并不是真正的鞋子,是用作妆饰的,主要材质为棉布。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女童服装“性感暴露”引争议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45656.html
童装成人化现象并不罕见
不仅是鞋类,近年来,幼儿审美成人化倾向在近年来广泛受到社会关注。此前的“奶辣风”等也频频登上热搜,进入人们的视线。
有记者曾在电商平台看到,有多家售卖儿童模特演出服的店铺用的宣传照片,都是孩子穿着性感比基尼照和T台走秀照,能露的地方几乎全都露了。吊带、短裙、露脐装、辣妹感……看着这些服装,很难想象这是儿童的穿搭,有的童装还会打上“辣妹穿搭”“抹胸”“豹纹”等标签。
“重磅小心机露背连衣裙,2023新款”……单看这些文字,正浏览商品的河南省南阳市的年轻妈妈赵女士并没感到不妥,但当仔细看商品详情时才发现,这原来是一款“儿童日常黑裙子”。“难道是我太敏感了吗,但是三五岁小孩的衣服为什么要露背?如果不是‘女童’两个字,我还以为又是什么特小号衣服的成人辣妹装。”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搜索发现,有越来越多家长给孩子打扮的奶辣风笔记分享。
比如,“被迫成熟”的孩子出现在地铁、大街上:露胸掐腰还不够,还得配上小皮包珍珠项链走秀;1∶1复刻成人辣装,挺胯叉腰扭肩的摆拍姿势同样完美复刻;还有些脚指头涂上了鲜艳的红色指甲油。再配上“今天给孩子穿这套被好几个人说了”之类的文案,孩子俨然成了吸引流量的手段。
是穿衣自由还是监护权滥用?
将成人化妆饰过多安置于幼儿身上,不仅对幼儿心理有伤害,也涉嫌侵害儿童权益。
成都医学院心理学院副教授徐云认为,诸如“奶辣风”装扮幼儿等方面的社会现象,折射的可能更多是家长的审美,在儿童成长过程中,一味地将家长的想法强加于儿童,可能不利于其成长过程中价值观的发展和判断。
“孩子可能会觉得,我要打扮成这样才能得到父母的喜爱,赢得父母的赞赏,从而故意迎合家长,从而影响到他价值观的塑造,影响到其今后生活中的其他行为表现,甚至可能造成人格的扭曲。”
四川省反家暴知识普及基地研究员、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律师贺海燕认为,从法律视角看,对幼童进行成人化穿搭或“擦边”营销可能对儿童利益构成多重侵害。
贺海燕说,从商家层面来说,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要求产品不得存在危及人身安全的不合理危险,但部分商家以“软底”“摆拍道具”为名规避安全标准,涉嫌违反该条款,涉嫌侵害了儿童的安全权。
从心理健康角度,某些商家以“公主风”“性感风”为卖点,将儿童塑造成成人审美客体,可能诱发社会对儿童的非正常关注,甚至助长恋童倾向的灰色产业链,涉嫌侵害了儿童的安全权和发展权。
此外,此类行为还涉嫌违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关于广告不得含有“妨碍社会公共秩序或违背社会良好风尚”的规定。
“如果商家以此进行营销,可能承担产品安全责任、欺诈消费者责任和传播伦理责任。”贺海燕提醒,家长对子女的装扮选择属于监护权范畴,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35条明确要求“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根据被监护人的年龄和智力状况,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若家长为博取网络流量强迫儿童穿戴成人化服饰,可能构成监护权滥用。
童装“成人化”背后
或是成人世界“赤裸裸的欲望”
童装“成人化”同时暴露了不少问题:一些网络直播平台对未成年人保护不够完善;一些家长没能尽好监护责任,把孩子当成“摇钱树”……
其实,不仅是童装“成人化”,儿童“成人化”问题还有不少。比如让孩子过早化妆,几岁的孩子就成了美妆博主,小小的孩童,化着“优雅熟女妆”,以成人模样示人,这样的儿童美妆博主风潮悄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流行开来。另外,还有未成年人“整形热”等现象。在各种儿童“成人化”现象背后,往往都是家长、资本、平台等在充当“推手”,儿童则在自觉不自觉中被裹挟进来。
对于童装、儿童化妆品等儿童消费市场,要进行规范引导,促其规范发展,防范儿童“成人化”现象。家长、学校也要尽好责任,保护好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培养孩子积极健康的兴趣爱好,防范儿童“成人化”。互联网平台也要尽好管理责任,对于可能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要进行屏蔽或限制。
孩子们的童年应该只属于他们自己,而不是用来包藏成人世界里那些“赤裸裸的欲望”。
来源丨央视网综合封面新闻、珠海妇联、中国妇女报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