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 BiliBili World 2025 上,除了Coser、手办和游戏,PC硬件也成了展会现场的一大焦点。尤其是在游戏本展区,一些新品不再只是强调性能,更把注意力放在了“安静运行”“智能交互”这些更贴近使用场景的体验上。不吵的风扇、不烫的键盘,能听会说的AI助手,成了吸引年轻用户驻足的关键。这背后,是英特尔联合多家笔记本厂商共同推出的“AI高静游戏本”系列产品,一种从用户实际需求出发,重新思考游戏本该怎么用、怎么好用的新尝试。
功耗释放越高≠好体验
在目前的游戏本市场,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厂商,好像都在想方设法增加整机的散热性能,突破功率释放的极限。由起初的200W到如今主流的250W,再到部分顶级机型上的300W,大家对于功率的追求愈发狂热。我们在此不禁要抛出一个疑问:性能释放功率越高,体验就真的越好吗?
诚然,我们必须尊重物理规律,在能效比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越高的功率释放能让CPU、显卡充分发挥性能,甚至超常发挥性能。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在能效曲线达到一个平衡点、甜蜜点之后,更大的功耗带来的性能提升微乎其微,反而带来的是一些新的问题:噪音、温度。
一般风冷散热的游戏本在满载运行时,噪音往往可达50甚至60分贝。如果玩家独自一人使用,还可通过佩戴耳机来置身事外,但在学校宿舍等多人共处的环境中,这种“起飞级”噪音无疑会对室友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笔者至今仍清晰记得大学时期,每当舍友关掉那台轰鸣了一晚的游戏本,整个寝室瞬间安静下来,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归于平静。
纵然轰鸣如此,温度也并没有明显好转,在C面的键入区域,部分高温热区仍在50℃以上。玩家不得已只好垫高笔记本,外接键盘,从图书馆回来想要玩游戏,还需要连接各种繁琐外设。
在之前的游戏本评测中,我们发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推出了诸如“静音狂暴模式”、“高能静音模式”之类的折中方案。通过限制CPU、GPU等部件的功耗释放,在用户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实现性能与体验的平衡。但厂商终究不是芯片开发者,难以深入到硬件层面去触碰到这一甜蜜点。好在,Intel联手OEM厂商,给出了新的答案。
Intel的答案:AI高静游戏本
2025年7月10日,在BiliBili World 2025前夕,热点科技受邀参加了Intel举行的游戏本新概念媒体分享会。
会上,Intel十分大胆地推出了游戏本领域的全新概念、全新标准——AI高静游戏本。
相比于传统游戏本,Intel在静音、温度、性能、调校、续航以及AI,合计六个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
具体而言,想要成为一台AI高静游戏本、一个六边形战士,设备在开启高能静音模式后需同时满足6个关键指标:
1、风噪 ≤45dB:在高性能运行状态下,风扇噪音不得高于45分贝。
2、表面温度 ≤42°C:WASD与掌托等高频键入区域的温度不得高于42°C。
3、性能输出 ≥平台峰值的90%:即便在“高能静音模式”下,仍保留90%以上性能。
4、智能功耗调度 APO + DTT 支持:根据任务自动优化资源分配,无需手动调参。
5、续航时间 ≥6小时:在日常办公/学习等典型负载下支持6小时以上使用。
6、AI助手预装:搭载一套AI助手方案,帮助玩家更好娱乐与工作。
Intel并未止步于口头定义标准,而是通过一整套APO+DTT动态调优方案,助力OEM厂商快速实现这一“六边形战士”的构想。
熟悉Intel硬件产品的老玩家肯定对APO技术不陌生,APO全称Application Optimization,意为应用优化器。它类似于英伟达DLSS那种非通用的优化方案,需要厂商提前对游戏进行适配,目前在桌面平台上已经有30+主流游戏支持这一功能。
APO技术可以对不同游戏实现定制级别的资源分配,在一些更吃P核而无需E核的游戏中,APO技术可以主动关闭E核避免调度干扰,而在一些需要多线程的游戏中则会保留E核。在Intel内部测试中,开启APO后在15款主流游戏上带来平均5%~20%的帧率提升,且不会对系统温度、噪音带来负面影响。
而与之搭配的DTT(Dynamic Tuning Technology)技术,则通过AI模型对系统负载进行学习和预测,实现CPU与GPU功耗的动态分配调节。例如,在运行GPU负载较高的3A大作时,系统可自动降低CPU功率,将更多功率提供给显卡,从而尽可能提升游戏性能。而在例如《英雄联盟》之类的轻度负载的游戏中,DTT技术则可以大幅降低整机功耗,在完全不损失帧数的情况下带来更加凉快安静的体验。
具体到用户而言,这意味着玩家无需手动调整复杂的硬件参数,也无需在性能模式、平衡模式以及节能模式之间反复切换,只需打开高能静音模式,即可自动实现性能与体验的平衡。说到底,科技的目的本该就是解放双手,而Intel也正做到了这一点。
除了核心硬件和系统调度方面的提升,AI高静游戏本的另一大亮点就是对AI能力的全面整合。Intel此次推出的AI游戏助手SDK,基于XPU架构打造,内置了四项核心能力模块,分别是:“千里眼”、“嘴替”、“游戏百科”和“隐形管家”。
过去很多CPU虽然配了NPU单元,但由于缺乏软件适配,一直处于“有硬件没应用”的状态,甚至被吐槽是“会发热的电阻丝”。这次Intel则真正用上了NPU的视觉感知能力,能实时识别游戏画面,判断玩家所处位置和战斗场景,为AI助手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这就是“千里眼”。
AI助手当然不能只是输入文字、输出文字这么简单。玩家更希望通过语音直接发出指令、接收反馈。“嘴替”模块正是基于XPU架构中的CPU实现的语音交互功能,得益于大小核设计,即使系统在运行游戏时,也能以很小的性能开销实现流畅、快速的语音识别和回复。
在一些挑战性较高的魂类游戏中,比如《黑神话:悟空》或《艾尔登法环》,玩家常常会在打Boss时卡关,很多人还得掏出手机查攻略,切出游戏反复搜索,非常影响沉浸感。而通过大语言模型(LLM)结合RAG检索技术,AI助手的“游戏百科”功能可以直接给出实用的通关建议。比如在《黑神话:悟空》的试玩中,它能准确提示“先打广智,再处理右边的幽魂”,既及时又贴合实际。
当然,本地AI助手运行也会占用一定的系统资源。为此,“隐形管家”模块会自动进行资源分配,最大限度减少内存和算力消耗。根据Intel的数据,优化后的AI助手内存占用比早期版本降低了60%,在32GB内存平台上,同时运行3A游戏、助手和其他应用依然流畅不卡。
话说回来,Intel提供的AI游戏助手SDK本质上是一套平台级解决方案,真正落地还需要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共同开发、打磨。在发布会上,北京心影随形展示了“逗逗AI游戏伙伴”——一款主打情感陪伴与实时攻略功能的AI助手。新智慧游戏则带来了“游戏技巧GameSkills”,支持诸多电竞游戏的战术训练、打点指导和赛后复盘等功能。
可以预见,随着IntelAI游戏助手SDK的推出,越来越多创新型的AI游戏应用将陆续登场,为玩家带来更智能、更丰富的游戏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Intel也联合南京虎踞龙盘推出了基于XPU架构的本地语音助手“樱桃”,作为AI高静游戏本的标配之一,支持超300条语音指令,覆盖大部分日常操作,如系统设置、文件搜索、音乐播放等。“樱桃”无需联网即可本地运行,既保障隐私又提升响应速度。现场演示中,其在酷睿Ultra平台上实现了百毫秒级的唤醒与执行,并支持自定义唤醒词、方言识别及第三方应用联动。
Intel的弯道超车:大显存战略
在发布会的最后,Intel也没忘了我们桌面级用户,展示了此前在台北电脑展亮相的AI特化型GPU——ARC PRO B60。该产品基于消费级显卡ARC B580,采用双面布置显存的设计,使显存容量从原本的12GB提升至24GB,在众多消费级甚至部分专业级显卡中展现出不俗的性价比。
此外,Intel联合铭瑄展示了一款NUC灵魂之作:一台搭载酷睿Ultra 200HX处理器的迷你双卡工作站。整机体积仅20L,内部显卡仓采用背靠背布局,兼顾性能与紧凑设计,颇具巧思。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机型还配备了雷电5接口,Intel工程师透露,未来可借助该接口实现点对点多机并联,以支持更高算力拓展需求。
随着发布环节告一段落,Intel在BiliBili World 2025现场的展示也正式开启。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进展区,看看AI高静游戏本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以及更多面向玩家的互动体验。
BW逛展:AI高静游戏本与二次元
虽然BiliBili World是一场以二次元文化为主的展览,但动漫、游戏与PC硬件始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说展馆里出现频率最高的硬件品牌Logo,Intel无疑稳居第一梯队。
BW上,Intel与雷神、机械革命、机械师、惠普、联想、外星人以及华硕等数家OEM厂商联合展出了多款搭载酷睿Ultra 200HX系列处理器的游戏本,其中雷神、机械革命、惠普、联想以及华硕均拥有AI高静游戏本型号,而其余厂商也在打磨过程中。Intel中国技术部总经理高宇表示,将会在双11之前推出至少十款AI高静游戏本。
从各家展台展示的游戏本来看,几乎每台设备都搭载了自研或定制的AI助手,界面设计多以Q版、二次元形象呈现,互动方式也从以往的静态功能介绍升级为语音问答、动态展示。这种变化并非BW的个别现象,而是整个PC行业趋势的一种外显。
在摩尔定律逐渐放缓的大背景下,处理器IPC提升空间有限,单靠频率和核心数量的堆叠已经难以持续带动用户换机意愿。厂商也意识到,真正打动用户的,已经不再是PPT上的数字差距,而是能否在日常使用中带来更流畅、更贴心、更好玩的体验。因此,AI智能交互与人性化的二次元角色的融合,逐渐成为新一代PC的重要卖点。
这一点在AI高静游戏本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它不仅通过软硬协同实现性能、噪音和温度的动态平衡,还通过AI助手与语音控制,显著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进一步解放了用户的双手。并且通过SDK合作研发的方式,让其他厂商也能用各自擅长的方式,丰富AI体验的具体呈现形式。
可以说,AI能力正在成为游戏本的新标准,而让AI更易用,更加符合用户直觉,已经成为厂商赢得这一轮竞争的关键一环。
除了游戏本,Intel还与蓝戟、铭瑄等AIC厂商展出了ARC B系列以及A系列显卡,当然目前最火的ARC PRO B60显卡也未曾缺席。
蓝戟展台以常规展示为主,但也带来了尚未正式发布的ARC PRO B60显卡。不得不说,蓝戟在AIC卡外观设计上依旧保持了其一贯的风格,整体造型简洁低调,颇符合理工类用户群体的审美偏好。
此外,蓝戟也以旗下二次元虚拟IP形象“Sia”为主题,在展区内设置了大面积宣传灯板,几乎遍布展台各处。不过,从立绘图的整体风格来看,仍带有明显的AI绘图痕迹。这也反映出目前不少厂商在“二次元化”过程中存在的通病——将加入虚拟形象视为产品溢价的捷径,但缺乏足够的原创投入,更多是依赖AI生成素材完成相关宣传。实际上对于二次元群体而言,这难以建立真正有粘性的用户认同,未来仍有改进空间。
最值得一提的当属铭瑄展台展示的一台四卡工作站,其采用的正是基于英特尔ARC PRO B60 Dual的显卡方案,合计显存容量高达192GB,在这个显存金价的时代,属于难得性价比产品。不过从技术层面来看,称其为“四卡”并不严谨,准确来说,这是一台“八卡”工作站。每张B60 Dual显卡集成了两套完整的B60核心及显存,通过PCIe拆分功能将一条PCIe x16通道划分为两个独立的x8通道,系统识别时会将每张B60 Dual视为两张独立显卡。也就是说,这台工作站在设备管理器中将显示为八张B60。不得不说,虽然该功能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卡内互联,但是对于单机部署、PCIe物理插槽有限的场景下,不失为一种颇为可行的方案。
总体来看,在本届BiliBili World现场,英特尔不仅带来了AI高静游戏本这一兼顾性能与体验的新形态,也通过与OEM、AIC厂商的多维合作,展示了从笔记本整机到桌面显卡的全系列产品布局。而在二次元文化氛围浓厚的BW上,无论是AI助手的拟人化设计,还是虚拟角色IP的尝试,都体现出厂商们在贴近年轻用户、探索智能交互方面的积极姿态。
写在最后:玩家们到底需要什么?
AI高静游戏本的出现,是PC行业从“堆参数”走向“看体验”的一个缩影。产品不再只强调硬件规格或性能极限,而是通过更合理的设计、更智能的交互方式,让整机回归到“好用”“舒服”的使用本质。
从概念提出到产品落地,Intel选择在BiliBili World期间发布这一全新游戏本标准,也并非偶然。像BW这样的展会,虽然主打二次元文化,但其年轻化的观众群体,恰恰是当前游戏本的核心用户群。其中以学生为主的年轻用户,对设备的关注点已经从跑分、频率,转向安静、续航、智能体验等更贴近日常的维度。能不能跑得动固然重要,但是否足够安静、不打扰他人,打游戏能否更省心,能不能带进图书馆看网课,才是他们真正关心的。
也正因如此,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越来越多硬件厂商正将新品首发和核心产品展示的重心,从过去的ChinaJoy等传统数码或游戏展会,转向面向年轻用户的BW这类内容型展会。而年轻用户的实际使用需求也催生了厂商在综合体验上的不断改进。
选择出现在BW,不只是换了一个地点,更代表厂商在产品理念和用户沟通方式上的变化——从讲参数到讲场景,从比配置到比体验。这一次,他们不再只是告诉用户硬件有多强、性能有多高,而是在认真回答一个更重要的问题:这台设备,是否真正适合你、能不能自然融入你的日常生活?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游戏本不再只是一个跑分工具,而会变成一个能安静运行、能语音互动、能陪伴玩家成长的智能设备。AI高静游戏本只是起点,更“人性化”的PC体验,才是整个行业下一阶段真正努力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