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人在江苏逛公园采蘑菇,自信能分辨是否有毒,炫了一碗后中毒险丧命

yc888
yc888
作者
19131
文章
0
粉丝
今日头条评论1字数 1125阅读3分45秒阅读模式
摘要又到了吃菌子的季节,路边冒出好多花蘑菇、白蘑菇,看着鲜嫩,其实好多都是“索命菇”。因“误食毒蘑菇结果中毒”的悲剧几乎每年都在上演。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

又到了吃菌子的季节,路边冒出好多花蘑菇、白蘑菇,看着鲜嫩,其实好多都是“索命菇”。因“误食毒蘑菇结果中毒”的悲剧几乎每年都在上演。近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急诊医学中心就接诊了一位因采摘路边蘑菇导致中毒、肝功能受损的患者。

李女士(化名)一家是在江苏工作的云南人,各式各样的美味蘑菇是他们的最爱。6月28日,李女士和家人到公园玩耍时,看到路边新长出的蘑菇,灵机一动采了一筐回家。因为一家在云南经常吃蘑菇,李女士自信能分辨毒蘑菇与无毒蘑菇,于是采摘了大量以白色为主的蘑菇,还兴奋地发朋友圈配图:“吃不完,根本吃不完”。晚上回家后,李女士将蘑菇清洗煮熟后炒制,家人因为觉得不好吃只是尝了两口,李女士吃了一碗,当天晚上没有任何不适。

云南人在江苏逛公园采蘑菇,自信能分辨是否有毒,炫了一碗后中毒险丧命

李女士摘的蘑菇

第二天凌晨5:00左右,李女士开始出现腹胀、腹痛、腹泻,伴恶心呕吐3到4次。随后,症状有所缓解,李女士觉得没有大碍,便没有放在心上。结果第二天,李女士突然腹痛难忍,还出现黄疸、肝脏肿胀、食欲不振、眼睛发黄等典型中毒表现。李女士的家人赶紧送她至当地医院就诊,同时将没吃完的蘑菇送到当地疾控中心送检,显示是鹅膏毒肽蘑菇!

据悉,鹅膏毒肽是一种高毒毒素,主要损害肝脏,严重时可导致食用者昏迷甚至死亡!李女士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急剧升高,最高时达到1800左右,表明她的肝脏严重受损,生命危在旦夕。

6月29日深夜11点多,李女士被紧急送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急诊医学中心进一步抢救。解毒、药用炭颗粒导泻、抑酸护胃、保肝、补液......吴昊医师团队悉心为李女士实施24小时不间断精心救治和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经历多次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及保肝药物治疗,在急诊医护人员在奋战一周后,李女士脱离了生命危险,症状逐渐缓解,肝功能逐渐好转,最终出院并回当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许多人在生活中存在这样的误区:颜色鲜艳的蘑菇有毒。但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简单判定蘑菇是否有毒。我国蘑菇种类繁多,已知有毒蘑菇达500多种。毒蘑菇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部分毒蘑菇与可食用蘑菇外形相似,难以区分。部分人认为可凭形状、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而实际上,即便经验丰富的专家也需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并且,现在所有的菌中毒都没有特效解药,只能对症治疗。

急诊医学中心副主任吴昊介绍,鹅膏菌中毒有潜伏期,一般在6小时左右,这期间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在12~14小时左右,可能会出现消化道症状,随后症状很快就会消失,这个阶段也被称为“假愈期”,中毒者常常以为症状过去了没事了,也不会到医院积极处理。但到了36~48小时左右,就会进入肝衰竭、肾衰竭阶段,这个时候再到医院就诊,其实已经错过了最佳诊治时机。所以,出现症状比较晚的菌中毒反而要格外小心,致死性更高。

吴昊提醒,切勿因好奇或自信而自行采摘野生蘑菇食用;选择正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经过检验的食用菌类。此外,一旦出现疑似毒蘑菇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就医并告知医生食用史,以便及时诊断和治疗。

来源 | 通讯员 姜航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吕彦霖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玩技站长微信
发送[PLAYEZU]入群
weinxin
rainbow-shownow
微信号已复制
玩技官方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weinxin
PLAYEZU
公众号已复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