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蜜桃季
温润的空气裹挟着果香
江苏无锡阳山水蜜桃这一“顶流”
已经踩着盛夏的节拍
悄悄挂满枝头
然而
有些人为了牟取不法利益
竟打起了“阳山水蜜桃”的主意
一场“蜜桃”保卫战正在打响
那么
嫌疑人为何蹭起水蜜桃的“流量”?
近期还有哪些农产品谣言?
造谣水蜜桃“滞销”,嫌疑人被抓获
近日,网信、公安部门接群众举报,反映有人在直播带货时,从网上搜罗不实帖文、视频后拼凑、嫁接,编造“阳山水蜜桃断崖式跌价大量滞销、烂大街”等虚假文案,以外省份桃子“蹭名”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阳山镇水蜜桃,博人眼球恶意营销。
图源:江苏新闻
无锡市公安局网安支队会同惠山公安分局迅速开展调查,于7月7日在外省将许某等嫌疑人全部抓获,查获手机、电脑等涉案物品110余台,查实虚假帖文阅读量14万余次,涉案订单5300余单。目前,许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图源:江苏新闻
无锡公安部门表示,网络并非法外之地,任何试图通过散布谣言、恶意营销等方式牟取不法利益的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无锡公安将持续加大打击力度,对网络谣言保持零容忍,全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同时,警方也提醒广大消费者,消费者在购买阳山水蜜桃等产品时,要提高警惕,切勿轻信网络上的不实信息,不要被虚假言论误导,避免因贪图所谓的“便宜”而遭受损失。购买时尽量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商家和平台,仔细查看商品信息、用户评价等,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产品的真实供需情况和市场价格。若发现网络上存在散布不实信息、恶意营销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或相关监管部门举报,共同维护良好的市场环境和网络空间。
别让谣言毁了收成、伤了农民心
每隔一段时间,有关农产品的谣言就开始冒出来,不仅误导消费者,给企业、农民带来损失,还严重影响社会稳定。
今年6月12日,网络流传“近日广西荔枝堆积如山,运输车排成长龙。果农辛苦采摘只能贱卖”的视频,其中画面显示荔枝堆积和“灵山荔枝1元”字样。经核查,视频内容并非发生在灵山县。6月13日下午,记者实地走访当地的零售果摊、本地荔枝种植大户、本地电商企业和农场等,发现灵山荔枝产销有序开展,并未发现荔枝滞销贱卖、采摘堆积成山,运输车排成长龙的情况,也没有发现价格低到1元的荔枝出售。
图源:光明网
今年3月27日,河南省开封市杞县网信部门巡查发现,抖音名为“AA步步高升”的用户在社交平台发布主要内容为“小麦、大蒜被打农药致死”的相关信息。经核查,该账号持有者尚某为博眼球,利用视频编辑软件发布至社交平台,为不实信息。杞县公安局网安大队迅速行动,开展信息研判,锁定人员身份后依法对其传唤询问,尚某如实供述了其出于好奇在网络平台编造传播散布谣言的违法事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目前已依法对尚某予以行政处罚,不实信息责令删除。
图源:杞县公安
2024年6月23日,浙江临海警方注意到涉及本地的两个视频,视频内容为果农在市场里摆摊售卖杨梅,却没有顾客购买的冷清场景,视频字幕还配上了“仙居杨梅滞销”等字眼。警方第一时间就找相关部门查实,证实了没有杨梅滞销的情况。发布者发布视频后的当天晚上,竟然开始了直播带货,同时打出了“正宗仙居东魁杨梅,现摘现发”的广告标语。警方发现,发布视频的网民为临海本地居民张某,其发布视频的地点也不是在仙居,售卖的杨梅也并非声称的仙居东魁杨梅。根据违法嫌疑人张某供述,他编造仙居杨梅滞销的视频发布在网上,是为了通过卖惨在网络上赚流量、博眼球,以达到聚集人气,更好地销售杨梅的目的。由于发现及时,张某也立即停止了直播,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警方对张某进行了批评教育,他也主动删除了视频并且写下了保证书。
图源:央视新闻
这些年,类似的“舌尖上谣言”频频上演,弄得人心惶惶。对消费者而言,谣言往往耸人听闻,极具杀伤力。但谣言一出,最受伤的还是广大农户。
遏制“舌尖上谣言”,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需要政府、企业、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权威发布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政府部门要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立应急响应机制,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公开辟谣。同时,要加大对造谣者的打击力度,特别是对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严惩不贷,提高法律震慑力。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部署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打击网上各类乱象问题,从严处置违规平台和账号,取得积极成效,形成有力震慑。企业和媒体也应积极传递正能量,主动宣传,让科学知识跑在谣言前面,提振市场信心。避免“谣言伤农”,同样离不开每个公众的参与,少一些不假思索的跟风,少一些毫无戒备的转发,谣言才会无处遁形。
打铁还需自身硬,放心农产品是“产”出来的。把住农产品生产安全关,严格控肥、控药,避免乱用、滥用农业投入品;把住生产环境安全关,大力治地治水,净化农产品产地环境。从根本上说,就是夯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基础。
放心农产品也是“管”出来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量大面广,这就要求创新管理、凝聚合力,建立更为严格的监管制度,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坚决对假劣农产品下猛药、出狠招。要建立农产品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不管是产地、还是销售地,哪个环节、哪个部门出问题就严格追责,织就确保“舌尖上的安全”的天罗地网。只要扎紧扎牢制度篱笆,消费者的市场信心才能越来越足。
捍卫“舌尖上的安全”,为农产品营造清朗的市场环境,让千家万户的农民安心种地,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谣言伤农”现象不能一再上演了!
来源:“中国三农发布”微信公众号、平安无锡等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