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刚至,温州已出现热射病重症病例!一名卡车司机因车内高温导致体温飙升超过41℃,昏迷不醒,被紧急送医抢救。专家提醒,热射病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是名副其实的夏季健康“头号杀手”,市民务必高度警惕。
近日,温州街头发生惊险一幕。一辆小卡车突然失控撞向路边,司机陷入昏迷。紧急赶到的救护人员发现,司机体温已高达40.1℃,车厢内异常闷热,推测其未开启空调,高度怀疑为热射病,立即将其转运至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
情况万分危急!患者抵达急诊抢救室时,体温竟进一步攀升至41℃,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并出现大小便失禁。急诊医护团队迅速启动亚低温治疗方案,使用冰毯、冰帽等设备紧急降温。经初步抢救,患者生命体征暂时稳定,目前已被转至重症监护室(ICU)接受进一步治疗。
“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属于重度中暑。”温医大附二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孙来芳解释,其核心特征是核心体温超过40℃,并伴有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如意识模糊、抽搐或昏迷),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高达20%-50%,堪称夏季健康的“头号杀手”。
“车内是热射病高发地。夏季阳光下,密闭车厢内温度能在半小时内飙升至50℃以上,空气不流通极易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引发危险。”孙来芳特别提醒,切勿将任何人(尤其是老人、儿童、宠物)单独留在车内,即使开窗缝隙也风险极高。
此外,如建筑工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易发“劳力性热射病”。建议避免正午高温时段作业,每工作20分钟补充150-200ml含电解质的饮品,穿着透气衣物。
面对热射病,“早识别、早降温、早治疗、早康复”是救治的黄金原则。孙来芳强调,现场急救的关键是快速、有效降温,将患者(除头部外)浸入冷水(如浴桶、水池)或冰水中。若无条件,可用26℃左右的室温水。也可用凉水喷洒全身并持续扇风;或用冰袋(包裹纱布)置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或用冷水反复擦拭身体。头部可使用冰帽、冰枕。即使送医途中也要继续降温措施。如条件允许,可尝试静脉输注4℃-10℃的冷盐水。实施降温30分钟后,若体温仍高于39℃,必须尽快送医。
孙来芳提醒,市民应尽量减少高温时段外出,保证充足饮水(尤其含电解质饮品),注意环境通风降温。一旦出现严重中暑症状,尤其是体温升高并伴有意识障碍,必须立即启动快速降温措施并紧急送医,争分夺秒挽救生命。
来源:温州晚报全媒体(记者:谢施琦 通讯员:林晨)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