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间里,主播“激情砍价”竞拍原石,加工后的翡翠制品“稳赚不赔”?突然到访的“境外执法人员”竟以盗窃翡翠原石的缘由将主播抓走?
7月4日上午,记者从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获悉,闵行警方近期破获一起网络直播玉石诈骗案。诈骗团伙精心策划剧本,在直播间内上演一出“逮捕”好戏,“自导自演”的背后既掩盖了诈骗真相,又让被害人难讨损失,涉案资金高达150余万元。目前,徐某等11名犯罪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图为涉案翡翠。
低拍原石高卖翡翠“100%盈利”
2024年10月,上海市民任先生因有玉石鉴定需求,便在网上添加了一名微信名为“小乔”的顾问。对方自称服务于一家中缅边境的原石加工公司,并极力推荐其公司的网络直播间。
在进入直播间后,任先生目睹了主播将一块供应商标价50万元的原石“砍”至10万元,并通过“猜数竞拍”方式选出了一名购买者。据主播介绍,他们还经营“加工代售业务”,即将网友在直播间内购得的原石加工后再销售,利润可翻倍。
果然,几天后的另一场直播中,用该原石加工的手镯、挂件等成品被固定买家“徐老板”高价收购。在观看多场直播后,任先生认为这是“100%盈利”的生意,于是开始参与竞拍。
图为涉案翡翠。
“主播被抓”百万原石无销路
短短一个多月内,任先生先后拍下10块原石,投入约15万元,扣除费用后“盈利”约4万元。直播间内的返利成功博得了任先生的信任。紧接着一周内,他又陆续投入125万元拍下了4块高价原石。
然而,任先生的“财富之旅”却戛然而止。他发现固定买家“徐老板”再也没有出现在直播间内,更没有人收购他的翡翠成品。顾问“小乔”则以“徐老板出差”等理由推诿,随后直播间干脆停播。
面对任先生的接连质问,该公司主管竟称这些原石是“从境外偷来的”,而主播也已被“境外执法人员”逮捕,为确保任先生的利益,目前只能将“加工后”的成品寄给他,此时察觉异样的任先生立即选择报警。
假被抓真诈骗警方揭秘如此骗局
接报后,闵行公安分局刑侦支队立即开展侦查。鉴于该直播间始终未开播,侦查员转而对直播账号和资金流向开展分析研判。4月下旬,侦查员发现该直播间又“重出江湖”,甚至在画面中出现“境外执法人员”上门“抓人”的画面。
根据前期收集的线索,5月22日,闵行警方在云南瑞丽、昆明、江西南昌等地抓获涉案诈骗团伙16人,当场扣押手机29部、账目12本、原石75块。
图为警方查获涉案物品。
图为警方办案现场。
经审讯,该团伙在当地玉石市场租借原石作为道具,由团伙成员扮演供货方与主播砍价吸引关注。在被害人购买原石后,他们则假扮固定买家,以高价“回收”成品,制造盈利假象。通过几轮返利取得信任后,诱导被害人购买更高金额的原石。
同时,他们鼓吹加工后的成品能赚更多,并拍摄虚假加工视频蒙蔽被害人。待被害人投入大额资金后,他们便在直播间上演“主播被抓”戏码,切断回购渠道。
此后,“售后人员”仅需寄送价值极低(约被骗金额十分之一)的成品搪塞被害人,如此既掩盖了诈骗真相,又让被害人难以追讨损失。
图为本案嫌疑人。
自2024年10月起,嫌疑人徐某、付某、方某等人通过网络投放广告,将被害人吸引至直播间实施诈骗,共计骗取3名被害人150余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徐某、付某等11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闵行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警方提示:
网络直播购物需谨慎,尤其是涉及玉石、古董等高价商品及所谓“稳赚不赔”的投资承诺时,务必提高警惕,核实资质,切勿轻信直播间内的“繁荣”景象和他人诱导,谨防落入诈骗陷阱。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海燕 通讯员 陶一菁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