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肉的你要注意啦!
最新大型研究实锤:
过量摄入红肉和加工肉
与结直肠癌风险显著增加有关
换句话说
合理选购并搭配餐桌上的肉类
就有助帮家人降低肠癌风险
什么是红肉和加工肉?
为什么多吃红肉会有健康风险?
怎么吃肉更健康?
一起来get
两类肉吃得多与肠癌风险增加有关
这项大型研究由塞梅维什大学牵头完成,研究采用了系统综述与荟萃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共纳入1990年到2024年间发表的60项前瞻性研究。
研究中,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羔羊肉以及小牛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而加工肉包括培根、香肠、火腿等经过腌制、熏制等处理的肉制品。
此前,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报告称:
与消费红肉、腌制肉类食品有关的癌症主要是直肠癌、结肠癌,有些胰脏癌和前列腺癌可能也与此有关。
报告显示,每天食用100克以上的红肉会增加17%的患癌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在2015年将红肉列为「第2A级」致癌物。
为什么多吃红肉易得肠癌?
红肉和加工肉
为何与肠癌风险增加有关?
对于其中的潜在机制
研究人员表示可能与以下几点有关
每天吃红肉有个“上限”
怎么识别哪些是红肉呢?
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
看生肉的颜色
科学家们发现
红肉发红的原因是
「肌红蛋白」
其含有二价铁离子,所以呈红色
整体来看:
红肉指的是在烹饪前呈现出红色的肉,具体来说有猪肉、牛肉、羊肉、鹿肉、兔肉等,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肉是红肉,含很高的饱和脂肪。
相对应的是白肉,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做熟之前呈现出来的颜色通常是浅色(白色)的肉类,比如鸡鸭鹅肉,鱼虾贝蟹等非哺乳动物的肉。
红肉并非不可食用,其摄入具有风险与营养收益的双重性。红肉富含优质蛋白、铁元素及B族维生素等营养素,在缺铁性贫血、生长发育阶段以及孕产期等特殊生理时期,适量增加摄入反而有益。
现有研究虽未明确界定风险收益的临界值,但鉴于当前普遍存在的红肉摄入超量现象,综合多维度研究结果,仍建议适当少吃一点红肉。
如何最大限度降低红肉伤害?
专家提醒
为降低红肉的负面影响
需要注意以下5点
1.日常尽量选瘦肉,如里脊肉;少吃脂肪含量高的五花肉、肥牛等。
2.可以每天吃一点红肉,每次控制在1两左右,也可以每周吃3~5次,不要一次吃太多。
3.推荐采用低温烹调的方式,除蒸煮炖之外,还可将肉做成肉馅,用来做包子、饺子、肉饼及丸子等。
4.将大块肉切成小块,如切丝、切丁、切片,与其他蔬菜搭配食用,既可控制摄入量,又利于营养均衡。
5.肉要现买现吃,冷冻最好不超过一个月。
可将餐桌上的红肉换成鱼/白肉
对于一般人群,建议交替食用红肉与白肉,注意控制摄入量即可。
对于存在肠癌家族史或心血管疾病高风险人群,可考虑适当减少红肉摄入量,提高白肉及植物蛋白的摄入比例。
白肉中也不乏铁含量较高的种类,若需保障铁摄入,可适当增加以下食物的摄入:
需要提醒的是
吃鸡、鸭肉等白肉时要去皮
否则会增加脂肪摄入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的建议:
每周最好吃鱼2次或300~500克,畜禽肉300~500克;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优先选择鱼,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如何降低肠癌风险?
除了适当控制红肉的摄入
如何降低肠癌风险呢?
如何降低肠癌风险?
吃饭搭配新鲜蔬菜,蔬菜中的维生素、纤维素有助于排出体内毒素;
拒绝加工肉,加工肉里含有大量食品添加剂,还可能有致癌物亚硝胺,不利于健康;
重视体检,早发现早治疗。
除了管住嘴,还得迈开腿!
2021年,消化和肿瘤领域的权威杂志分析
中国有16.8%的大肠癌
可以归因于身体的运动不足
运动不足为什么会增加肠癌风险?
专家建议每周运动150分钟
同时最好有一些抗阻锻炼
日常活动不等于有效运动
只有达到中等强度的持续的运动
才能远离肠癌的发生
中等强度运动的心率标准
(220-年龄)×60%或70%
快动动手转给家人和朋友
给他们及时提个醒吧!
信息来源 | 生命时报、CCTV健康之路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