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二维码、使用浏览器打开下载页面、输入系统密码——弹出“XX浏览器正在尝试安装应用”的安全提醒:本次安装的应用由第三方应用提供……
点击“继续”按钮——再次弹出关于“未知风险”的安全提醒。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点击“允许”按钮——弹出一个只有“应用商店安装”和“取消安装”的页面。页面右上角有三个小按钮,分别代表:“举报该应用”“设置”“单次授权安装”。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点击“单次授权安装”——终于完成安装。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下载安装某电器品牌App的过程。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记者采访发现,从第三方渠道下载安装App时,很多用户都遇到过不同程度被手机系统拦截的情况,手机不仅弹出安全风险提示和安全性确认,甚至需要输入系统密码反复确认才能安装,颇为麻烦。有些App在按照系统提示一番操作后仍安装不了,还有些App因为系统阻拦而无法升级。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反复弹出的风险提示是否合理?非系统自带的应用商店,手机就能随意拦截吗?从第三方渠道下载安装App必须经过这些流程吗?为此,《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业内人士和相关专家。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安装遭遇重重受限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前不久,欧盟委员会宣布对美国苹果公司处以5亿欧元罚款,原因是苹果公司在其应用商店中限制应用开发者引导用户使用第三方渠道,剥夺了用户获取替代优惠服务的权利。这一处罚决定引发广泛关注。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据某企业工程师李先生介绍,当前,我国智能手机的操作系统主要使用的是安卓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手机品牌自带的应用商店和第三方平台来提供软件下载服务,还有一小部分则是从第三方渠道直接下载。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不少用户反映从第三方渠道下载安装App时,被手机系统拦截——用户如果不通过手机的应用商店,而是通过其他渠道下载安装软件,手机频繁弹出“未经备案”等风险提示,或者引导用户去“更安全”的手机应用商城下载,且强制要求输入系统密码。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952000.html
当记者以下载某电器品牌的App进行测试时,除遭遇上述问题外,还发现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里也有相同的该款App上架,可供下载。点击安装后,可以实现一键安装,不会弹出任何风险提示。
之后,记者通过另一品牌的手机下载某社交App,该App没有在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城检索到。于是记者通过第三方渠道搜索该App,下载完成后进入安装阶段,系统弹出红色感叹号提醒“该应用来源非应用商店,需要输入锁屏密码”。输入密码并选择继续安装后又出现多次安全性提示,多次点击“已读风险提示”后才成功安装。
由此可见,不论手机自带的应用商店有没有用户想要下载的App,只要通过第三方渠道安装,都要输入系统密码和点击确认多次安全提醒后,才能顺利安装。
记者通过第三方渠道下载安装各类App发现,一些可以提供App下载功能的应用程序,安装起来就更复杂了:不仅需要输入密码和确认风险提示,用红色字体提示“增强防护提示”和“风险详情”,点击“单次授权安装”后,还会有一个弹窗,要求用户输入这个App的全称。
甚至一些企业的官方App需要升级时,用户点击“升级”,这时手机系统一样会弹出来安全提示,提醒用户到应用商城去下载升级。
“我的手机,怎么装App、装什么App应该我说了算才对。”在北京朝阳某企业工作的李女士说。她认为,除非该App存在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否则手机系统就不应该进行拦截或干扰。
影响选择涉嫌违法
工程师李先生介绍,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作为App运行的底层支撑,为App提供了运行环境,是App赖以生存和运行的基础。“如果操作系统厂商或终端厂商通过算法及隐形权限等,给一些自有应用构建一个竞争壁垒的话,会对这个行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会影响应用开发厂商或第三方开发者的开发动力,影响用户对智能终端的使用体验。”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授、国家标准委消费者政策委员会专家委员张严方看来,使用下载App的时候被拦截、被警示、被干扰的情况一直在发生。从消费者角度分析,这类行为有十几项,比如说设置复杂身份验证、反复确认阻碍下载、选择性的风险提示、纯净模式的限制使用、禁止第三方App上架自有商店等。
张严方说,数字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智能终端早已不是简单的信息工具,而成为平台的生态,商业模式与消费者行为深度交汇的重要节点。当前越来越多的终端企业通过操作系统来控制权限、配置与默认、路径设置等,影响消费者选择,这类技术性的路径干预行为往往披着安全隐患或用户体验的外衣,实则是重构了消费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
对外经贸大学教授、中国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理事卢海君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造开放的操作系统,为App提供公平公正的服务环境,是保障移动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App公平开放的运行环境也是大势所趋。“我国在政策法规及标准制定中应明确公平开放的准则。”
北京市东卫律师事务所律师徐婧媛说,部分手机厂商通过设置将下载、安装键变暗以及“该应用来源外部、未经过安全检测、恶意”等提示,让用户放弃在第三方平台下载并为自己的应用商店导流,不仅构成对第三方下载平台的侵权,而且严重侵害了用户的合法权益,涉嫌违反多项政策法规。
“这些行为构成恶意干扰用户终端上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恶意干扰与互联网信息服务相关的软件等产品的下载、安装、运行和升级,也可能构成欺骗、误导用户不使用其他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服务或者产品,涉嫌违反《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秩序若干规定》。”她举例说。
双轨机制保障权益
实际上,早在2017年11月7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就牵头制定发布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分发服务自律公约》,倡导企业在下载、安装、升级、使用、卸载应用软件时,不得滥用自身优势干扰或阻碍其他应用软件分发;不得滥用用户提示的方式干扰或阻碍其他应用软件分发服务。
2023年2月,工信部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进一步提升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能力的通知》明确要求,确保知情同意安装,向用户推荐下载App应遵循公开、透明原则,真实、准确、完整地明示开发运营者、产品功能、隐私政策、权限列表等必要信息,并同步提供明显的取消选项,经用户确认同意后方可下载安装,切实保障用户知情权、选择权。
2024年3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相关司法解释,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2条中的“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的具体认定作出了规定。
张严方建议,基于用户视角终端发展的策略,坚持技术创新与权利保障双轮驱动。首先,立法引导,明确行为边界,建议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设“禁止系统路径干预条款”;在反垄断法中细化技术性排他行为的标准;引入行为路径的完整性原则,保障消费者或用户对于路径权限推荐系统的可选择与可替代的权利。
张严方说,应当从监管角度进行创新,构建“清单+审计”的双轨机制。发布“移动应用系统禁止行为清单”,列明典型的违法行为。引入技术审计制度,要求终端企业披露权限调用与路径配置的差异。
“最后,用户赋权,给消费者更大的权利,增强实际控制的能力。在系统设计中增加路径的选择器和权限的偏好工具。”张严方说,未来的发展路径必须超越平台逻辑,突破技术壁垒,真正实现权利保护、技术进步与市场公平三者之间有机的平衡。
作者|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韩丹东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