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

yc888
yc888
作者
8785
文章
0
粉丝
今日头条评论0字数 1044阅读3分28秒阅读模式
摘要“吃完脖子长出八块腹肌”

最近在短视频平台

有人刷到过“干噎酸奶”吗?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这种厚实的酸奶号称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吃一口噎得脖子伸出老远”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吃完脖子长出八块腹肌”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不同于常见的酸奶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是将酸奶中的乳清过滤掉后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形成的质地偏浓稠口感、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类似雪糕的特殊酸奶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因高蛋白、低热量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66449.html

成为不少人追捧的健康食品

记者查询发现,在网购平台上

多家干噎酸奶店铺销量超10000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1

打开社交平台

由干噎酸奶制成的

各类酸奶碗刷屏

不少网友纷纷晒出

各色的漂亮酸奶碗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2

不过原汁原味的酸奶虽好

也有人吃进了医院

女子自制干噎酸奶

导致细菌超标入院

12月9日,河南郑州的侯女士在家自制干噎酸奶,结果吃完后呕吐不止:被诊断为细菌超标。

记者采访到当事人侯女士,她表示,当时自己买了干噎酸奶,结果不够吃,就打算自己做一点,然后就把酸奶放进了冰箱,用洗脸巾包裹着,因为洗脸巾有一定的吸水效果,符合做干噎酸奶的要求。冰箱里还有生肉、炸肉以及其他东西。没想到自己吃了之后就“中毒”了,开始的时候只是肚子疼,后来开始恶心呕吐,其实就是冰箱里细菌超标了。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3

上述事件曝光后,有网友表示:刚刚买了过滤器和酸奶,刷到感觉天塌了。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4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5

也有网友指出:“用洗脸巾制作存在安全风险”“不要和肉类放一起”。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6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7

近期突然爆火!有人吃后呕吐不止?紧急提醒插图8

干噎酸奶不建议自制

酸奶要尽早食用

事实上,由于奶类很容易受到杂菌污染引起不良发酵,所以十分不建议自制酸奶。

有些博主、网红分享制作干噎酸奶,会动手过滤酸奶中的乳清。制作的时候一定注意用干净、可接触食品的工具,像“用洗脸巾过滤酸奶”这类操作,就容易有卫生隐患。

尤其是放进冰箱保存后,一定要尽早食用,谨防过期。喝了一杯冰箱中的过期酸奶,严重者可能有生命危险!

此前,浙江28岁的小徐突然出现反复发热、头晕等症状,持续近10天未缓解。此外,他还出现了神志昏迷的情况,随后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入院时,他已经出现了脑膜炎和脓毒血症,检查确诊为李斯特菌感染。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导致该小徐出现如此危重情况的罪魁祸首,竟然是冰箱里的过期酸奶。

冰箱本身并不具备灭菌功能,只是在较低的气温环境下多数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繁殖速度减缓,当食物被解冻后,细菌会随之复活并大量繁殖。

一旦细菌随食物进入我们体内,就可能引发呕吐、发烧、腹泻等不适,严重时甚至诱发脓毒血症等病症。

赶紧检查冰箱

这类食物扔掉不要吃了

常见的短保质期食物有:

鲜牛奶

新鲜果汁

新鲜的面包、蛋糕

冷鲜肉

冷藏酸奶

生巧克力

短保质期食物

通常需要冷藏保存

保质期一般在30天以内

(面包等烘焙食品除外,

因为冷藏会让淀粉老化)

这类食物的保质期

通常比较严格

只要过了保质期

它们细菌超标的风险会增加

那就不要吃了

这是因为短保质期食物中

的细菌并没有被完全杀死

仍然可以生长

如果超过一定限度

食物就可能会腐坏了

建议第一次尝试干噎酸奶的朋友

尽量选择资质健全、

正规厂家的产品

自制的话一定要注意卫生!

冰箱里的过期酸奶不要食用

尽早丢掉

来源:新闻晨报、警钟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