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伟人逝世后,周扬总结毛主席三点成功之道,如今看仍然适用

明月清风 生活常识评论68字数 5013阅读模式

前言毛泽东从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成长为叱咤风云、扭转乾坤的历史巨人,改变了中国社会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百年来最大的成功者之一。那么他成功的奥秘究竟何在?

对于这个话题,每当有亲朋好友问他时,他总会谦虚地说:“我只是个普通人。”是的,成功不可复制,但毛主席身上所体现的高贵品质,却值得现在每个人学习。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图 | 毛主席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1977年,毛主席的好友周扬曾接受记者采访,当时就说到了毛主席的成功之道。周扬是个文人,和毛主席算是志趣相投。他说:我和毛主席谈论最多的,就是鲁迅。对于鲁迅的功劳,毛主席表示,一个是对社会的深刻了解,一个是丰富的历史知识,这两条是很厉害的。”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周扬表示,毛主席的成功其实也有这两条,很多革命家就不如他,比如王明,这个人也读了不少书,但他对学以致用这件事上,确实自叹不如。那么,周扬总结的毛主席成功之道,都有哪些呢?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图 | 周扬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第一:爱读书,拥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毛主席从小就爱读书,在毛主席的故乡韶山,很多老人都知道,毛主席小时候就喜欢去搜刮各种各样的书看。这点毋庸置疑。比如毛主席到延安后,在接受斯诺采访时坦言,小时候他就读过了《水浒传》和《三国》等。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古人云“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毛泽东自青年时代起就立志要做大事,发誓要“翻天覆地、改造社会”。1918年,毛泽东第一次走出韶山,到东山学堂读书。第一天,就遇到了同样爱读书的萧子升。当时萧子升在看报纸,毛泽东问:“你看着的这个叫什么?”当时毛泽东还不知道报纸这个东西,萧子升便把一堆过时的旧报纸送给了毛泽东,没有想到毛泽东如获至宝,几天不吃饭,熬夜看完了几个月的报纸。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毛泽东自己也说过:“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这点,最肯定他的是周恩来,周恩来曾说:“毛主席开始很喜欢读古书,现在做文章、讲话常常运用历史经验教训,运用得最熟练。读古书使他的知识更广更博,更增加了他的伟大。”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图 |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第八班合影,四排右二为毛泽东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要知道,毛泽东从湖南一师毕业后,原本是可以去法国留学的,但他还是选择留在了国内。很多人肯定好奇,周恩来等人,留学海外,自然也是才华满身。但比起来毛泽东,周恩来自叹不如。1918年毛泽东去北大当了图书管理员后,可谓是废寝忘食,一个人在图书馆秉烛夜读,李大钊也感叹说:“像润之这样嗜书如命的人,北大的学生都很少有。”文章源自玩技e族-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1906年秋,尚未走出湘潭县的毛泽东转学到了井湾里的私塾就读,塾师是毛宇居。这时候,毛泽东开始读《春秋》《左传》,并初步接触了自命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革命先驱者邹容的小册子《革命军》,以及陈天华写的《警世钟》和《猛回头》,促使毛泽东的思想开始向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的方向激进。

1927年,毛泽东投身革命后第一次上井冈山,贺子珍得知毛泽东喜欢读书,便千方百计从山下找书找报纸,带上山给毛泽东看,但毛泽东看书奇快,贺子珍拿上来没有一天,毛泽东便看完了,贺子珍对毛泽东的这种精神感到震惊。

图 |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

毛泽东受过6年的国学灌输和7年西学教育,还曾到长沙的湖南图书馆自学,“贪婪地读,拼命地读”,看了大量的书,所以才让毛主席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甚至古为今用,可以说每读一本书,都可以吸取其中的精华。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看的书更多了,条件好了,便有了更多的时间来看书。青少年时期,毛主席曾在路灯下看书,马路边看书,甚至在厕所看书。新中国成立后,他的桌子上,办公桌上,到处都是书,甚至连吃饭的时候,也看书,每当卫士去叫他吃饭的时候,他总会说:“还没有看完,看完再吃。”

即便是去外地出差,毛主席总会让工作人员把他床上的书,按照顺序搬在车上,出门了继续看。他的床是工作人员特地改造的,一半他睡觉,一半他用来放书。古人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大书小书,杂志,报纸,只要是知识,毛主席都会读完。毛主席的书架上,除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和鲁迅全集外,还有很多的史书,《二十四史》等等,可以说涉猎中外了。

图 | 毛主席的卧室

毛主席不光是读历史书,其他书也会读,据开国上将许世友回忆,当年他看不懂《红楼梦》,被毛主席批评了一顿,不久便收到了毛主席寄给他的几本哥白尼的书。当时候许世友都不知道哥白尼是谁,问了秘书才知道,原来毛主席除了看历史书。还会看其他书,哲学、经济学、政治、军事、文学等,毛主席无一不看。

此外,毛主席在重病的时候,仍然不忘记阅读,有一次他高烧39度,医生为了让毛主席好好休息,不准毛主席看书。毛主席难过地说道:“我一辈子爱读书,现在你们不让我读书,整天就是吃饭睡觉,我该多么的难受啊。”毛主席的手不释卷让身边的工作人员无一不敬佩。据毛主席生前的秘书张玉凤回忆,毛主席逝世前,他都在用尽力气读书。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但可以肯定的是,正是因为毛主席热爱读书,才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品质,通过从书中学习知识,才有了丰富的经验教训,不论是在作战指挥,还是生活中,毛主席都可以应用自如。

图 | 毛主席在看书

遥想在那个年代,可以安安静静读书的机会并不是很多,毛主席可以成为一代伟人,其酷爱读书,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第二:善于调查和总结毛泽东是一位睿智的哲学家。他善于总结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与创造力。1917年,毛主席在湖南一师读书的时候,曾和好友萧子升约定,要去展开一场社会调查活动。这场调查活动,他们持续了3个月,走遍了周边乡镇,真实地了解百姓的生活。

图 | 青年毛泽东

毛泽东出生在农村,只有自己去调查了解,才能知道自己要面对的是什么问题,要怎么解决问题。1927年,毛泽东不顾共产国际的指示,毅然带领队伍上了井冈山,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接下来是要进攻长沙的,但毛泽东很敏锐地分析了现状,认为上山当个“山大王”才是明智的选择。

当时毛泽东手下的人只有八百多人,可以说是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甚至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但上山当“山大王”,这在古代叫落草为寇。但这却是最符合中国革命实际的选择,这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伟大之处。

要知道,对比周恩来和瞿秋白等人,毛泽东并没有留学海外,并不会在指挥队伍的时候说什么“马克思说过什么,列宁说过什么”等非常官方的话,反而他会说“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老子就是要打的嚣张气焰”等这类简单通俗的话,这也恰恰反应了毛主席对作战的直接表达,也说明毛主席自身对中国国情的了解。

事实证明,毛主席是对的,不论是在反“围剿”战斗中,还是在长征中,都充分反应了毛主席注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判断的宝贵品质,而不是盲目跟随是共产国际的指示。此外,就是善于总结。

图 | 长征

我们知道,在长征路途中,曾召开了多次大大小小的会议,会议除了说明问题,就是总结问题。比如1965年7月,毛主席会见了刚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当时李宗仁的秘书程思远全程陪伴。

当时毛主席曾回答了一个“我是靠什么吃饭”的问题。毛主席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每个战役后总要总结一次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实际上从毛主席的著作中也可以看到毛主席擅于总结的宝贵品质,比如《矛盾论》和《论持久战》。1975年,毛泽东在会见联邦德国政治家赫尔穆特·施密特时,后者谈起他的成就和诗作。毛泽东回答说:“成就太小,我也不会写诗。但我懂得怎样打仗,怎样打胜仗。”毛泽东的自豪是有充分理由的。

图 | 毛主席在创作《论持久战》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和南京相继沦陷,武汉变得岌岌可危,国民党上下一片慌乱。当时毛主席还在陕北,看到国民党节节败退,毛主席总结经验和问题,打算把这些问题罗列出来。

当时陕北寒风凛凛,毛主席在冰凉的窑洞开始了《论持久战》的创作,在过程中他的棉裤因为被火盆烧出洞了,不得不钻在被子里创作。毛主席闭门用了9天的时间,总结并创作了《论持久战》一书。

纵观当时的国内现状,日军步步紧逼,很多国人都以为要亡国了,就连蒋介石也在每天叹息。但毛主席的这本书告诉你,中国不会亡,我们不仅不会亡,而且必将会胜利,可以说给全国人民打了一针鸡血。

图 | 《论持久战》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从秦始皇到大清王朝,大大小小战役分析得面面俱到,总结了古今战争的宝贵经验,最后得出结论。日本弹丸小国,虽然在武器装备上比我们略胜一筹,但是其他方面任何一方面都不如我们,只要我们论持久战,他们必败。

当蒋介石看到毛泽东的这本书,也是拍手叫好,他还把这本书复印了一大批,分给了他部下的将领,从军长到班长,几乎人手一本。这也是蒋介石第一次公开称赞毛泽东,他确实对毛泽东的观点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便是毛主席善于总结的结果,有理有据,以理服人。事实证明,毛主席说的是对的。经过八年抗战,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日本侵略者被我们赶回了老家。

图 | 毛主席

第三:成功的资本是强健的体魄如果把有个好的身体,当成成功的因素,未免有点牵强,但从毛主席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个强健的体魄,确实可以成为担当大任的资本。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由于身体不好造成半途而废,甚至英年早逝而抱恨九泉。杜甫曾为诸葛亮慨叹:“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青年毛泽东便懂得了这个道理。毛泽东考入湖南师范后,在导师杨昌济的推荐下,阅读到了从北京传来的新文化书籍《新青年》,毛泽东读了《新青年》上的文章可以说是感受颇深,他写了一篇长达7000字的文章,最后被陈独秀选中。那就是《体育之研究》。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

图 | 青年毛泽东

意思就是,人是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的,一个有抱负有学问的,不管多厉害,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终究会成为成功路上的绊脚石。由此可见,毛主席对“健康的体魄”是有独特的见解的。

比如,毛主席最热爱的运动,游泳。1959年,毛主席时隔30多年重新回来故乡韶山冲,当他路过自己门前池塘的时候,感慨地说道:“不错,这个池塘还在,我小时候就是在这里学会游泳的。”

古代游泳,根据现有史料的考证,国内外较一致的看法是产生于居住在江、河、湖、海一带的古代人。他们为了生存,必然要在水中捕捉水鸟和鱼类作食物,通过观察和模仿鱼类、青蛙等动物在水中游动的动作,逐渐学会了游泳。游泳确实可以强身健体。

在战争年代,毛主席可以去游泳的时间确实很少,但建国后,毛主席游泳的时间便逐渐多了起来。1955年6月,毛主席到长沙参加了湖南省委会议,当时南方大雨初晴,在列车上毛主席感到十分闷热,便产生了要去湘江游泳的想法。

图 | 毛泽东游湘江后,在橘子洲看农家小孩跳舞

因为刚刚下过大雨,湘江水位猛涨,水质混浊,工作人员担心毛主席的身体,劝说毛主席下次再来,毛主席笑着说,我已经决定了。当时他对周世钊说:“水越深,浮力越大,游泳起来当然越要便利些。”就这样,毛主席在这里游了一个小时。

1959年毛主席重回故乡时,在韶山水库曾游泳一场,当时好几个工作人员陪着毛主席下水,但毛主席身体强健,丝毫没有让工作人员搀扶等。还有1966年,当时《人民日报》刊登了一条消息,说人民领袖横渡长江。据记载:“毛主席65分钟游了将近15公里。”现在看来,如果不考虑湍急的江流的话,毛主席的速度比孙杨还快得多!

图 | 1959年,毛泽东在韶山水库游泳

毛主席最后一次游泳是在1974年,这年毛主席已经81岁,他在长沙休养期间,先后5次到湖南游泳馆游泳。当时毛主席因为年龄大了,游泳确实显得有点吃力,但他却极力推崇游泳这项体育运动,这反应了毛主席敢于斗争进取、战胜艰难险阻的自信意志和精神风貌。

毛主席的成功之道,没有什么独特的原因,一如他所言:我也只是个普通人而已。毛主席的“普通”显而易见。他没有向周恩来等人留学海外,但周恩来却对毛主席心悦诚服,主动让贤;他不像朱德彭德怀等,接受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但他却用兵如神;他更不像那些北大高材生一样,从小接受最好的教育,但他却可以写出惊世骇俗的文章和诗词。

图 | 毛主席

如今毛主席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每次看到毛主席的诗词,都会想到他,想到他留给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他是集哲学家、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于一身的伟大历史人物,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一如柳亚子评价毛泽东:“他是千古一人。”毛主席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值得后人永远地学习。

 
  • 版权提示:本站仅供存储任何法律责任由作者承担▷诈骗举报◁▷新闻不符◁▷我要投稿◁
    风险通知:非原创文章均为网络投稿真实性无法判断,侵权联系2523030730
    免责声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发布或新闻客户端自媒体,切勿!切勿!切勿!添加联系方式以免受骗。
  • 原创转载:https://www.playezu.com/82221.html
    转载说明: 点我前往阅读>>>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