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站在被滑坡体推得“位移”近半米的老屋前,60岁的张大贵指着堂屋里的泥土对极目新闻记者说:“差一点,这把土就盖在我们一家头上了。”
20多天前的那个暴雨夜,恩施州咸丰县忠堡镇铁厂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琼奋力敲门的声音,成了张大贵一家的“救命钟”。在这场突破历史极值的暴雨中,咸丰县3.6万人大规模紧急转移避险。
6月30日晚至7月1日上午,恩施州咸丰县遭受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咸丰县城12小时降水量368毫米,为1937年以来最大值。
“砰砰砰!”7月1日凌晨2点,忠堡镇铁厂溪村的暴雨声中,突然响起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张!快开门!后山可能要滑坡!”铁厂溪村党支部书记王琼几乎是用身体在撞击张大贵家的门板。
门终于开了。睡眼惺忪的张大贵还没完全清醒,就被塞了雨衣:“雨太大了,你家这木房子只怕撑不住,快把你父母叫起来,赶快转移!”
暴雨中,王琼领着张大贵一家三口,艰难地走下山坡,深一脚浅一脚地冲向村里的安置点。就在他们离开没多久,后山的土石轰然倾泻……
天刚蒙蒙亮,放心不下的张大贵在王琼的陪同下回到老屋。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倒吸凉气——堂屋后墙被撕开一个大洞,整栋房子像被“老天”推了一把,向前位移了近半米。
大门的门槛与门槛石已完全错位,张大贵父母的床铺上都有土石。“要是没有及时撤走,估计我们一家都有生命危险。”张大贵的声音哽住了。这位在祖屋生活了60年的汉子,第一次感受到自然灾害的可怕力量。
这场生死救援并非偶然。湖北应急部门建立的“叫应”机制在暴雨夜发挥了关键作用。乡镇预警直达村组干部,对独居老人、残障家庭等必须“敲门见人”。
王琼就是在接到忠堡镇防汛指挥部的灾情预警时,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张大贵一家。“当时雨下得很大,在前几次检查中他家屋后就出现过微小的土石。”正是他暴雨中的逆行,将张大贵一家三口从“鬼门关”前拉了回来。
张大贵早年离异,家中父母均年老多病。一人精神二级残疾,一人肢体二级残疾,属于村里的困难户。村委会将张大贵一家三口暂时安置在了铁厂溪村的安置房过渡。
“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都有生活补贴,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咸丰县忠堡镇镇长向雪莉告诉记者。
“对张大贵这样的特殊家庭来说,转移只是开始。我们将从因灾倒房重建补助、过渡期生活救助、巨灾保险和农房保险赔付等多方面争取资金,帮助张大贵家早日完成因灾倒房重建工作。”恩施州咸丰县应急管理局减灾备灾中心主任何艳芳告诉记者。
倒房重建工作有条不紊,初步选址在当地板桥村,远离地质灾害点。张大贵翻着村委会送来的建房图纸,激动地说:“房子没了,人还在,还有政府部门帮助重建家园,以前想都不敢想。”
记者了解到,目前,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三级应急管理部门正全力做好受灾群众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工作,用好用足救灾救助政策,用心用情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困难,让他们早日“住有所居、居有所安”。
来源:极目新闻
记者:黄忠
通讯员:叶姣 尹瀚
实习生:王思捷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