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告诉我,
这是最后一次作贡献,
希望给别人留下光明……”
11日,提到丈夫詹利民
捐献个人眼角膜的选择,
其妻子武女士哽咽不已。
詹利民的生命永远定格在60岁。去年,他被查出患有癌症。尽管经过医院的积极救治,病情仍无法逆转。今年4月住院期间,他写下遗嘱,希望家人在自己离开后办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实现他最后的愿望。今年4月21日上午,詹利民不幸去世。
詹利民写下遗嘱。
起初,家人对这一决定表示不解,在和詹利民的多次沟通中,家人们慢慢理解,决定尊重他的意愿。“这和他的服役经历有关。”武女士将詹利民的一系列奖状展示给记者。她介绍,1985年7月,詹利民从江汉大学毕业后,怀揣着保家卫国的信念,主动申请到部队工作,经过部队的严格选拔,作为特招地方大学生,于同年9月进入一所军事院校的雷达指挥排长班学习,经过一年严格的培养训练,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第二年,他被分配到原广州军区某团基层连队任排长。之后,他在部队始终保持学习的劲头,刻苦训练,很快就成为业务骨干,经过层层选拔,又被团里推荐到军区参加军事专业比武,并获得雷达军事指挥专业第一名,由于表现突出,詹利民曾荣立三等功1次。此后,担任了副连长。
詹利民曾荣立三等功1次。
一位詹利民的老战友介绍,詹利民在日常工作中非常关心和爱护大家,由于他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工作时,经常手把手传授,让年轻战士们能迅速成长。
服役7年后,詹利民退伍,选择自主择业。武女士告诉记者,丈夫的视力一直很好。在丈夫离开一周后,她接到红十字会的电话,得知丈夫的眼角膜已用于一位患者,她感到非常欣慰。
前不久,詹利民的名字被刻在石门峰纪念公园内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武女士特意将丈夫的名字拍下。如今,她时常会看着这张照片,她告诉记者,丈夫是一名退役军人,他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如愿把爱和光明传递下去。
詹利民的名字刻在石门峰纪念公园内的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受访者供图
向退役军人詹利民致敬,
一路走好!
记者| 刘晨玮
实习生| 谢欣然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