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30岁的李女士(化名)坐飞机从新西兰飞往广州,谁知刚落地10分钟不到就晕倒了,经过紧急抢救送医仍不幸离世。
医生提醒,这种病与长时间乘坐交通工具有关,并且“不挑人”,不可掉以轻心。
01
医生提醒
“不要以为肺栓塞离我们很远!”
当日,李女士晕倒后,机场医生对她进行了急救,随即立刻送往附近医院。据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白云医院ICU主任彭医生介绍,她乘坐了大约11小时的飞机,送到医院时,已经出现了心室颤动,随后心跳停止,医生推测这是由肺栓塞引发的心跳呼吸骤停,遗憾的是,经过抢救后李女士仍不幸去世。
结合发病过程和既往病史,医生推测李女士的肺栓塞与她在飞行途中长时间坐着有关。
据了解,临床上有一种疾病叫“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最常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严重情况下可导致休克或猝死。
因其危险因素之一是久坐不动,而长途旅行,乘坐长途客车、火车硬座,特别是乘飞机经济舱时会增加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所以医学上也把这种现象称作“经济舱综合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急诊医学科副主任殷文朋提醒,长时间坐在一个相对狭小的空间,会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如果再有一些基础的血管问题,就可能引发下肢静脉血栓。栓子一旦脱落,就会出现危及生命的肺动脉栓塞。
图源:深圳卫健委
如果腿部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疼痛和肿胀,应及时就医,在得到明确诊断结果之前,患者需尽量减少活动,也不能进行按摩或热敷,避免引起血栓脱落;
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胸痛等情况,很有可能是已经出现肺栓塞,这时必须迅速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治疗。
02
高风险人群有哪些?
事实上,“经济舱综合征”并非只有坐经济舱才会得,任何久坐不活动下肢的情况都可能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包括:
长时间乘坐飞机、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
日常生活中长时间使用电脑、玩游戏等。
据广州日报报道,去年春节假期后返工途中,广东东莞出现多名因为长时间坐车导致“经济舱综合征”的患者,其中3人不幸身亡,连续坐车时间都在20至30小时。
所以,真正危险的不是经济舱,而是“不动”!连续3个小时以上的久坐会大大增加患血栓的风险。
图源:深圳卫健委
彭医生特别提醒,不要以为肺栓塞离自己很远,一些常见的生活习惯都是导致病发的高危因素,例如:
频繁乘坐飞机等交通工具的人;
长期卧床、静坐等缺乏运动的人;
吸烟的人;
因体重大导致下肢负荷重的人;
乘飞机、长途车前大量饮酒,有血栓病史、凝血功能异常、近期接受足部手术或足部骨折的人,孕产妇等。
03
如何预防?
很简单,就四个字
动
尽量避免长时间不变的坐位姿势。每隔一个半小时左右站起来走一走,或者规律活动双脚或双腿,进行“提膝、踝泵、绕趾、贴胸”等下肢运动动作。
饮
多饮水可以稀释黏稠的血液,同时通过喝水和勤上厕所被动改变坐姿,坐坐、站站、走走,一举两得。
穿
尽量避免穿过于紧身的衣裤鞋袜,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高危人群可以选择穿着弹力袜,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药
血栓性疾病患者和高凝血症患者需根据自身疾病情况,选择服用一些抗凝的药物。
来源丨央视网综合广东广播电视台、央视新闻、国家应急广播、科普中国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