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地铁首经贸站附近,一名男子在跑步途中突发呼吸性碱中毒晕倒在地,所幸此处距离丰台区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足百米,热心市民及时喊来医护人员,令男子获得及时救助。
“快,地铁站附近有名男子晕倒了,咱们这儿的医生能不能帮忙去看看!”7月12日上午10时许,两名女子急匆匆地跑进新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挂号窗口的医护人员求助。得到消息后,中心主任林庆、副主任敬燕燕以及全科医生王学静和护士长乔玉竹立即拎起急救箱跟着两人赶到现场。
在距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侧不足百米的地铁首经贸站C口附近,一位男子正瘫坐在墙边,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发出急促的呼吸,手指也轻微地抽搐着。“不是低血糖,也不是中暑。”经现场研判,四人初步诊断男子是发生了呼吸性碱中毒,连忙利用周围市民提供的塑料袋制作成简易面罩,罩住他的头部,通过纸袋呼吸法缓解其快速呼吸的症状。
在此期间,林庆一边轻轻按压男子脖颈上的动脉窦,帮助他缓解神经紧张、减慢心跳,一边不时调整塑料袋的开口大小和角度,防止其出现窒息状况。大约过了7分钟,男子的症状有所缓解,能够起身缓慢行走了。随后,王学静和林庆小心搀扶着他走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抢救室进行进一步补液治疗。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我以前也出现过同样的症状,有好心人看到我的状态不知道该如何帮忙,幸好这次晕倒的地方离咱们社区医院近,多亏你们及时的专业救助,不然后果不堪设想。”一个小时后,恢复过来的男子找到四位医护人员当面表达了谢意。
高温天气下
呼吸性碱中毒高发
记者了解到,高温天气里,市民游客突发呼吸性碱中毒也成了高发场景。7月12日下午,一名游客在颐和园游玩时也出现了呼吸性碱中毒症状,幸好身边朋友和游客相助,及时送医后转危为安。
林庆提醒,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肺通气过度导致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pH值升高的酸碱平衡紊乱。常见诱因包括焦虑、高热、剧烈运动等,可以表现为头晕、手脚麻木、胸痛甚至抽搐。
酷暑天气里,人的心情容易烦躁,情绪过于紧张激动时,呼吸加大也会发生过度通气,从而导致呼吸性碱中毒。“若出现心悸、多汗、言语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需警惕呼吸性碱中毒的可能。”林庆说,建议外出活动时保持情绪平稳,运动也要量力而行。
纸袋呼吸法可应急
不能缓解应及时就医
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急诊医学科主任张锐介绍,呼吸性碱中毒,最常见的情况是紧张焦虑、呼吸过快过深(过度通气)。儿童情绪比较饱满,撕心裂肺地大哭大闹后,就常会出现手变“鸡爪”、喘不上气的症状。一些成年人心理压力大,在焦虑、惊恐发作时也容易出现相关症状。
剧烈运动和高温影响也有机会导致呼吸性碱中毒。剧烈运动时,身体在高温下对氧气的需求增加,从而促使肺部排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此外,高原反应、药物反应,或是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呼吸中枢受损,以及供血不足刺激呼吸中枢换气过度时,都有可能引发呼吸性碱中毒。
应急急救可通过反复吸入自己呼出的空气,增加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从而纠正呼吸性碱中毒。“我们时常在电视剧中见到,有人对着纸袋大口吹气,这个做法是对的。”张锐说。
“一般情况下,多数患者在情绪稳定后能自然缓解,不必过分担心。”张锐提醒,若采取深呼吸、纸袋呼吸法一段时间,不能缓解症状,则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排查。“由于纸袋呼吸面罩有小概率导致急性低氧血症的可能,建议有基础呼吸系统或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特别是老人尤其要慎用。”纸袋呼吸法只是对轻度呼吸性碱中毒的一种急救方法,对于中度至重度的呼吸性碱中毒,有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记者 黄品超,羊城晚报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