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
27岁的李女士在医院做了CT检查,
意外发现右肺存在结节。
由于当时身体毫无不适,
加上对肺结节认知不足,
她并没有在意。
一年后,李女士所在公司组织员工到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免费体检。检查结果令她心惊,原来的肺结节已明显增大!经过进一步检查,报告提示有恶性可能,并发现淋巴结转移。
面对这种情况,李女士懊悔不已:“如果当初重视复查,或许就不会拖成癌症……”
入院后,胸外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柯孙葵团队为李女士实施了右中肺癌根治术。得益于胸腔镜微创技术,手术仅用2小时便顺利完成,术后4天,李女士康复出院。
目前,李女士已回归工作岗位,规律服用靶向药3个月,并按照医嘱坚持复查,病情控制稳定。
“肺结节早期多无症状,但一旦肺癌出现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预后将大幅下降。”柯孙葵主任表示,像李女士这类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若再拖延治疗,可能出现乏力,咳嗽,胸闷、胸腔积液等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柯孙葵主任建议,一旦发现肺结节,务必按医生建议定期随访,若结节增大或形态异常,应尽早处理。高风险人群(如长期吸烟者、家族病史者)每年进行低剂量CT筛查;普通人群发现肺结节后,务必遵医嘱密切随访,切莫因“无症状”而掉以轻心。
什么是肺结节?
肺结节指肺实质内部直径≤3cm、圆形或椭圆形的软组织病灶,并伴有肺不张、肺门肿大和胸腔积液等情况。不是每一个阴影都可称为肺结节,结节首先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医生主要根据结节所在部位、大小、密度、形状、钙化、边缘有无分叶、毛刺、胸膜凹陷等来判断结节的性质。
· 直径≤3cm的病灶称为肺结节,直径>3cm的病灶称为肺部肿块。
之所以这样定义,是因为肺结节的大小与结节的良、恶性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直径>3cm的病灶多为恶性病变,直径>2cm的肺结节大约有40%以上是恶性的,而体积越小的肺部结节,其良性的可能性就越高。
肺结节=肺癌?其实,大部分肺结节是良性的。据调查,高危人群筛查中1/4可以发现肺结节,但其中90%以上都是良性的。也就是说,发现肺结节,是肺癌的只占很少数。
发现肺结节怎么办?
不要惊慌,但也需要重视,因为毕竟有一小部分是恶性的。一旦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后果还是很严重的。需要遵循以下三个步骤:
莫惊慌,肺结节≠肺癌,肺癌可能性小,过度紧张有害身心。
看专科,带相关影像资料,到经验丰富的胸外科、呼吸科专科就诊。
遵医嘱,按规范随访观察,或进一步治疗,可以显著减少误诊误治,或过度的手术和治疗。
来源广州日报、福建卫生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浙大四院
致敬读者:当下新闻存在多种误导手段需警惕。像断章取义,截取部分歪曲原意;标题党以夸张标题吸睛;还有来源不明、拼凑嫁接、带偏立场等情况。这些易让大家误读,难以触及真相。若您发现本博客新闻内容有不实之处,请及时通过留言/邮箱/举报反馈,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处理,确保为大家呈现真实可靠的资讯,感谢支持。